明代西安古城牆,作為一個昔日龐大而精密的軍事防禦體係,顯示了我國古代高超的建築水平,也為研究明代的曆史、軍事和建築等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
為此,自1961年以來,西安市有關部門采取多種措施,開展了保護、維修、管理西安古城牆的工作。
(一)建設保護性質的環城公園
1961年,西安古城牆被列入國家重建文物保護單位,由此拉開了保護、維修、管理西安古城牆的序幕。
1983年,西安市政府結合市政建設整體規劃,投資建設環城公園。隨後,城牆上的排水係統得以完善,樓台和垛口逐步恢複;黑河水經曲江池和興東湖,引入護城河,像一條銀鏈圍繞著城牆;護城河兩岸植樹後形成環城林帶,花壇、草坪遍布城牆之下;從城牆西門至東門,先後建成鬆園、牡丹園、石榴園、櫻花園、吉備真園、含光閣、迷宮、元梯、吊橋、南門月城等遊覽點。
與此同時,西安市有關部門對古城牆進行了大規模修繕,補建了已被拆毀的東門、北門箭樓、南門閘樓、吊橋,並建成環城公園,從而使這座古建築煥發了昔日風采,成為西安的一大旅遊景觀。
(二)全麵開展維修管理
2004年,保護修繕西安城牆,作為西安古城複興計劃的一部分,保護修繕西安城牆活動,已正式納入西安的城市建設項目中。
在這以後,火車站段城牆連接工程主體按時完工。護城河實現全線清淤。護城河試驗段景觀整治工程全麵竣工。城牆亮化全線完成,火車站連接段城牆的點亮成為西安新的夜景。
在旅遊文化活動方麵,西安市隨後成功舉辦了長安古樂文化周、唐都不夜城主題燈會、中秋賞月活動、國際馬拉鬆賽等。
此外,西安市政府還規定,每年開展十個以上大型文化旅遊活動,把西安古城牆打造為景區獨有的文化旅遊品牌。其中,新年祈福活動將作為城牆景區特有的、西安民間重要的迎新年慶祝儀式固定下來。
2005年,西安古城牆先後承辦了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第十五屆大會、第十二屆廣告節、首屆歐亞經濟論壇、首屆電影節、盛典西安嘉賓城牆遊等大型活動,極大地提升了西安城牆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在文物保護方麵,西安完成了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記錄檔案備案工作,啟動了城牆申遺工作,西安城牆已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隨後,有關部門對南門城樓進行了修繕,對南城牆部分裸露牆體進行了包砌,並按照城牆牆體及古建築存在問題的嚴重程度,分階段、分重點實施了維修。
同時,有關部門還建立了城牆文物保護巡查製度,確定了城牆牆體外側重點觀測部位26處,安裝了觀測標誌碑,確定了觀測點和觀測基準數。加強對城牆牆體及古建築的日常巡查工作。
在日常管理方麵,有關部門公開招聘專業物業公司,對環城西苑、護城河試驗段和城牆清掃保潔實行市場化運作、企業化管理,對園林養護、衛生保潔、安全保衛、禮儀服務等項目進行委托管理。對此,廣大市民反映良好。
與此同時,西安市環城西苑、護城河試驗段已經成為展示西安市城市建設的新亮點,城牆實行全天保潔也極大地改善了遊覽環境,贏得了國內外遊客的廣泛讚譽。
(三)頒布城牆保護條例
為了將保護西安古城牆納入法製化的軌道,2009年11月1日,《西安城牆保護條例》經由省和西安市有關部門批準,正式頒布實施。當日,市民和遊客可以免費遊覽城牆景區,並參加主題為“親近城牆,感觸曆史”的宣傳活動。
這部條例是西安“皇城複興”計劃的一部分,也為西安城牆申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做準備。同時,《條例》還鼓勵社會各界、國內外組織和個人出資建立西安城牆保護基金,用於城牆保護。
保護條例規定,從當年起,將每年的11月1日設立為“西安城牆親近日”。保護條例還規定,城牆牆體、城門、城牆內側20米以內,城牆外側至護城河外沿的區域,以及四個城門內外側的廣場綠地都是在保護範圍,而城牆內側20米至100米的區域和護城河外沿180米以內區域為建設控製地帶。
在保護範圍內,亂塗亂畫、排汙、堆放垃圾、存儲危險品,以及其它可能損害城牆安全的行為都在被禁之列,擅自在護城河內捕魚釣魚也被明令禁止。
保護條例還規定,任何個人和單位不能擅自利用城牆進行生產經營活動,需要利用西安城牆拍攝電影、電視、廣告和其它音像資料或者舉辦大型活動的,必須按照規定履行報批手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