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勇做追夢人(1 / 3)

插上夢想的翅膀

你是否問過你自己,你為什麼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到你最後閉上眼睛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你是否會帶著諸多遺憾離開?如果你每天都在進步,每天都在幹幹淨淨的追求夢想,那麼你離開時候的遺憾也許會少的多。

每個女人都會有自己的夢想,但是大多數女人會認為夢想隻不過是夢想而已,會覺得自己的夢想虛無縹緲遙不可及。於是慢慢的,夢想就像還沒發芽的種子爛掉在泥土中一樣爛在了自己的心底,連一絲希望都不給予。可以說讓夢想爛掉的女人缺乏勇氣和自信,缺乏對夢想的肯定與堅持。那麼,如春天般的夢想又怎麼有秋天的到來呢?一個真實的女人會在不同的環境下有不同的表現,會在不同的場合裏穿不同類型的服裝,會在不同的地方施展自己的魅力,發揮自己的長處。去努力爭取,努力拚搏,去追,去趕,去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

命運總是寵愛勇士

英國有句諺語:命運總是寵愛勇士。

著名的世界乒乓球冠軍鄧亞萍,用她的努力、執著、堅持、勇敢、自己、刻苦,讓她從小的乒乓球夢實現了。鄧亞萍受到體育教練父親的影響,從小立誌做一名優秀的運動員,可是她個子矮,手腳又短又粗,不符合體校招收運動員的標準,因此體校的大門向她關閉了。後來,為了實現當運動員的誌向,年幼的鄧亞萍跟隨父親開始學習乒乓球。雖然是女兒,但是父親對鄧亞萍的教導還是十分嚴厲的,他規定鄧亞萍每天練習完體能課後,還必須要做發球接球動作一百次。當時鄧亞萍雖然隻有七八歲,但是為了自己的球技能夠更加熟練,基本動作更加紮實,訓練的時候她在腿上綁上了沙袋,而且把木頭球拍換成了鐵球拍。對一個年僅七八歲的孩子來說,這種精神和行為十分珍貴。腿腫了,手磨破,都是家常便飯,小小的鄧亞萍從不叫苦。然而,付出總是有回報的,在她十歲那年,便在全國少年乒乓球比賽中獲得了團體和單打兩項冠軍。由於優秀的表現和技術,鄧亞萍被選進了國家隊。優秀的她並沒因此而驕傲,進國家隊後,鄧亞萍超額完成訓練任務,延長訓練時間,經常錯過吃飯時間而吃泡麵。由於長時間從事大運動量運動和高強度訓練,鄧亞萍從頸部到腳,身體很多部位都留下了傷病。這一切的努力、堅持、勇敢、執著,使鄧亞萍在她的運動生涯中獲得了十八個世界冠軍和兩屆四次奧運冠軍。

“臨近退役時,我便開始設計自己將來的路,有人認為運動員隻能在自己熟悉的運動項目中繼續工作,而我就是要證明:運動員不僅能夠打好比賽,同時也能做好其他事情。哪天我不當運動員了,我的新起點也就開始了。”“1996年底,我被薩老提名為國際奧委會運動委員會委員。我明白,這既是國際奧委會的重用和信任,也是一次嚴峻的挑戰。奧委會的辦公語言是英語和法語,然而,這時我的英語基礎幾乎是零,法語也是一竅不通。麵對如此重要的工作崗位和自己外語水平的反差,我心裏急得火上房。”“如果亞運會、世乒賽和奧運會的冠軍是我乒乓球生涯的三大滿貫,那麼清華獲得學士學位、諾丁漢大學碩士畢業和取得劍橋博士,就是我要完成的另一項大滿貫。”

1997年後,鄧亞萍結束運動員生涯後開始了11年的求學之路,分別在清華大學、英國諾丁漢大學和劍橋大學學習,先後獲得英語專業學士學位、中國當代研究專業碩士學位和經濟學博士學位。對於一開始連26個英文字母都認識不全的鄧亞萍來說,從本科開始到完成劍橋的博士學位,可以想見這11年來求學道路上的努力、勇敢和堅持。

“上課時老師的講述對我而言無異於天書,我隻能盡力一字不漏地聽著、記著,回到宿舍,再一點點翻字典,一點點硬啃硬記。我給自己製定了學習計劃:一切從零開始,堅持三個##第一——從課 本##第一頁學起,從第一個字母、第一個單詞背起;一天必須保證14個小時的學習時間,每天5點準時起床,讀音標、背單詞、練聽力,直到正式上課 ;晚上整理講義,溫習功課,直到深夜12點。”由於全身心地投入學習,鄧亞萍幾乎完全取消了與朋友的聚會及無關緊要的社會活動,就連給父母打電話的次數也大大減少。為了提高自己的聽力和會話能力,她除了定期光顧語音室,還買來多功能複讀機。由於總是一邊聽磁帶,一邊跟著讀。同學們總是跟她開玩笑:“亞萍,你成天讀個不停,當心嘴唇磨出繭子呀!”“但我相信:沒有超人的付出,就不會有超人的成績。這也是我多年闖蕩賽場的切身體驗。”“每天清晨起床時,我都會發現枕頭上有許多頭發,梳頭的時候也會有不少頭發脫落下來。對此我並不太在意,倒是教練和隊友見到我十分驚訝:‘小鄧,你怎麼了?’我說:‘沒什麼,可能是學習的用腦和打球的用腦不一樣吧。’”“雖然都是一個‘苦’字,但此時的我卻有不一樣的感受:以前當運動員,訓練累得實在動不了,隻要一聽到加油聲,一咬牙,挺過來了;遇到了難題、關坎,教練一點撥,通了;比賽遇到困難,觀眾一陣吼聲,勁頭上來了,轉危為安。但讀書呢,常常要一個人孤零零麵壁苦思,那種清苦、孤獨是另一種折磨,沒意誌、沒恒心是堅持不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