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自序-這篇文章送給正在奮起直追的你(1 / 1)

卓越的天才不屑走別人走過的路,他尋找迄今未開拓的地區。

——美國政治家林肯

沒有人不渴望成功。

假如學習能幫助成功,也沒有人會排斥學習。

大多數青年都很渴望得到一些有實踐經驗的過來人的建議和啟迪、幫助和支持。關鍵在於我們能不能拿出相當一批在實踐中成功和特別有說服力的案例供他們參考。

我的個人經曆正是一麵小小的鏡子,以之能窺見個人發展與時代開放的諸多關係——

少年時代,因為父母在鐵路部門工作,在那個並不開放的年代我有機會坐火車遊曆各地。每每北上,通過寶成鐵路翻越秦嶺,越過橫亙在四川盆地與中原之間的這道巨大屏障時,我總是徹夜難眠——秦嶺那邊就是外麵的世界了。在秦嶺諸峰中有一座峰名為定軍山,那裏埋葬著諸葛孔明。2000多年前,諸葛孔明六出祁山!從此又有多少蜀人,走出劍門關,衝出夔門化魚為龍。30多年前的高考,使我真正有機會翻越秦嶺走出封閉的盆地迎向開放的人生。從廣州求學,到北京工作,再到歐美留學、打拚自己的國際化事業,繼而回歸創業,後又創辦海歸組織,再到創辦國際化智庫。

世界在縮小變平,而我的心卻在變得開放廣闊,個人的經曆在變得厚重,心中的那座秦嶺已經被我真正翻越。

人到中年後,逐漸開始對時間的長度產生敏感。

30年來,我留學、工作、訪問和遊曆過世界上幾十個國家,置身祖國之外,也有機會拉長距離去學習、比較、體味從器物到製度再到文化之根的差異,同時更對30多年來中國的開放和崛起帶給世界以及中國自身的影響有著深刻的感受。

這些年,我在海內外結交了眾多人生成功的朋友。特別是最近這些年來,通過采訪、書麵約稿和平素接觸等方式,我深入研究了200多位各行各業的成功人士。在這個成功者輩出的時代,經常有人在總結和研究成功的秘方和捷徑,但個人真正成功的價值觀和理念要素是什麼,卻鮮有人進行過基於大量案例和實證研究後的提煉。我國改革開放已經跨越30多年的曆程,並且在進一步深化之中,確實有必要將那些30多年開放大潮中獲得成功的中國式人生模式進行一個階段性的總結和歸納,將其成功要素提煉出來,以便幫助更多的中國人。我還很慶幸我經常有條件、有機會以客觀開放的心態去跟這些成功者交流和溝通,並能總結這批開放時代如魚得水者的人生實踐曆程和人生智慧。

在研究這200多位學習型成功者人生經曆的基礎上,我發現:當代成功者除了有著中國人一貫秉有的勤奮、執著、聰慧外,還具有開放的人生理念和開放的人生經曆,並且能夠用行之有效的方式主宰自己的人生。

本書的寫作非為遍行於市的眾多勵誌書增添數量,本人更不是要以“青年導師”自詡,在出版社和朋友們的邀請下,隻是想通過對大量成功人士的觀察和研究,結合自己的體會,為願意閱讀本書的人,尤其是人生剛剛起步的青年人和還在奮鬥中前行的人帶來一些啟發。

上帝創造人類的時候就把我們創造成不完美的人,我們一輩子努力的過程就是使自己變得更加完美的過程,我們的一切美德都來自克服自身缺點的奮鬥。

事實上,青春歲月有孤獨相隨是好的,如此你才有機會認識自己;常常被人誤解也是好的,如此你才能看清誰是真正的朋友;沒有光明也是好的,如此你便學會了走出黑暗……所以,人生並非不過如此,生命原本可以更好。謹以本書獻給奮勇前行的人們!

王輝耀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