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真爛漫的孩童,無論是在家為父母之子女,還是在學校為教師之學生,在社會上為群體之未成年人,總理所當然地要接受大人們的耳提麵命。固然純粹是受益者,享受著幸福與甜蜜,但幾乎無時無刻不在企盼著快快長大,能像大人們一樣生活、工作;像大人們一樣頤指氣使,指點江山;像大人們一樣南來北往,笑傲江湖。
好不容易艱難地在人群中崛起,可以天經地義為上級之下級,共事之同仁,朋友之朋友,戀人之情侶,妻的夫或夫的妻,子女之父母,鄰裏之鄉親,可以服務別人或接受別人的服務,可以盛氣淩人地訓導別人,可以滿腔熱血地叱吒風雲,可以理直氣壯地爭取利益互補……但是,你樂在其中嗎?
懷著幾分憤懣,夾著好些焦慮,和著無數無奈,帶著許多愁苦,不僅僅是外露的歎息,還有自嘲的感傷,你深深地體味到人的喜怒哀樂愁,生活的酸甜苦辣鹹。
你為什麼會落到這般田地?童年時代天真活潑快樂的你,怎麼連一點依稀可辨的影子也不曾閃現?你失去的太多嗎?可最為痛心疾首的是你童心的失去與泯滅!
正像枝頭的果子,成熟了,熟透了,就是生命的終結。
這是成人成熟的悲哀!
我時常喜歡注意孩子們玩遊戲時的神情。
他們有時用泥巴或蘿卜小心翼翼、辛辛苦苦地雕刻出一個個栩栩如生的小動物,有時用紙片一絲不苟地折疊出一個個美麗物體。可是,當我站在他們旁邊為他們的成果慶賀讚賞的時候,他們卻毫不留戀地把雕刻的小動物棄之一旁,把那活靈活現的物體揉成一團扔掉。
我望著他們專注努力的神情,禁不住為他們惋惜起來:“為什麼好不容易做出來的成果,不知珍惜愛護呢?為什麼不把它們好好保存起來留著慢慢欣賞呢?”
“這有什麼可留戀欣賞的,我還要做一個更棒的!”好一個充滿童稚,充滿自信,充滿自豪的回答。
於是,他們又重操家什,用自己的手和腦,創造出另一件更新穎、更美妙的作品。我漸漸領悟到,孩子們那種積極進取,永不停步,追求更高境界的童心,要比大人們強很多倍。我們汗顏嗎?
孩童們永遠不滿意自己目前的獲得和擁有,他們相信自己一定會更有進步,將會做出比目前更好更可貴的作品。所以,他們從不會像成年人那樣,當獲得一點小小的成績時,就沾沾自喜,忘乎所以,甚至停下來自我陶醉地欣賞到得意忘形。甚至,還小心翼翼地把代表自己工作或成績的榮譽象征高懸在能讓別人第一眼就發現的重要位置,而自己是否還會取得比目前更好的成績,則是未知數。
因此,成人的悲哀在於對成績的過分珍重欣賞,不敢重起爐灶,重新創造。孩童的歡樂在於不知足地追求和創新。
不知你有無這種體驗,和成人在一起,大家相互學習的是對方的冷淡、世故和虛偽。
不錯。當你告別了孩提時代,初諳世事的時候,你發現許多大人們,善於揣摩領導的心思而投其所好,八麵玲瓏地待人接物而左右逢源。於是,你也“東施效顰”,想修煉出一副老成持重的尊容,有叫人悅耳的巧舌,甚而自己將自己改造得麵目全非,完全仿效他人以車型評論其級別,以女子或男子的經濟基礎論婚配,以路人的穿著評論其地位,以上級的職務權力論其輕重,以朋友的利弊關係定論親疏……然後以相應的“對策”來“對付”對方。於是有了吹捧或蔑視、高貴或低賤、熱情或冷淡、用得著或沒用等等待人心態,然而,你終於沒成“正果”,哪怕一次小小的疏忽也讓人不能原諒你,你仍是四麵楚歌,活得很累很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