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小學音樂合唱訓練方法的選擇(2 / 2)

三、注意合唱教學中的方法指導

合唱是一種集體的表演藝術,不同於個別的聲樂教學活動。在合唱教學中,訓練是為了提高,提高是為了表現;訓練要有方法,提高要有手段。合唱的基礎在於提高聲部的齊唱能力,聲部的基礎在於提高個人的素質。為了鞏固聲區,解決用聲上的響而不噪、輕而不虛、高而不擠、低而不壓的問題,做到聲音上的協調、平衡、統一,必須進行一些必要的集體訓練。

1.歌唱的姿勢。歌唱姿勢是呼吸的源泉,呼吸是發聲的源泉;唱歌訓練一定要有正確的歌唱姿勢,沒有經過專業訓練的人往往不夠重視。姿勢直接影響各器官的配合,姿勢正確了才能使發聲部位正常運轉。

2.正確的歌唱姿勢。身體自然直立,保持自然放鬆、精神飽滿的狀態:兩腳一前一後稍分開,著力在前腳,身體自然平穩;眼睛保持平視,眉、眼、嘴要呈現積極狀態,演唱中眼睛應睜大一些,不要眯起來唱歌。胸部自然挺起,小腹收縮,兩臂自然垂落。正確的感覺應該是由小腹到兩眉之間形成一條直線,脖子和後背、腰部連成一線,這樣可使氣息暢通無阻。演唱時可根據歌曲的內在情感賦予動作,但動作要簡練大方,切忌畫蛇添足。

3.歌唱的呼吸。歌唱時的呼吸與日常生活中說話的呼吸是不一樣的。唱歌是為了抒發情感,是要唱給別人聽,要求有一定的音量,又要有一定的力度變化,還要有長時間歌唱的能力。因此,我在呼吸練習方麵,要求學生站立,每人將手放在腰圍的位置上,做深呼吸的動作(注意口和鼻一起進氣),讓全體學生一起吸氣,吸後停留瞬間,在輕柔的“嘶”聲中有控製地慢慢呼出。呼氣時要輕柔、平靜、均勻、舒展,並且不斷對學生進行糾正和反複認真的練習,引導學生掌握強、弱、快、慢、休止符等各種氣息的練習和運用,使學生掌握正確的呼吸方法。

學生掌握了呼吸方法,唱歌就有了支持點,從而歌唱發聲時,便會感覺到聲音仿佛落在所控製的氣息上,也就是說聲音是由呼吸支持的。我教了口訣:“古目得塔,踏目古德,踏得目的,目塔的德。”這樣對氣息的支持點練習很有效,要求學生堅持練習,從而不僅克服氣息弱的缺點,還彌補咬字、吐字的不足。這樣音色明亮、和諧、統一,避免了平時唱歌臉紅脖子粗、青筋直暴、歌聲僵直、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來等不良現象。

4.發聲。歌曲教學前的發聲練習是聲樂教學的重要環節之一,是培養學生自然、良好嗓音的必要途徑。在訓練中首先要培養學生練聲的興趣,單純的發音練習會讓他們感覺枯燥乏味,所以我會選擇一些生動活潑的、形象的模聲練習。

四、和諧、均衡和統一訓練

童聲合唱與其他類型的合唱一樣,具有三大要素,即合唱的和諧、均衡和統一。童聲合唱是一種具有嚴密結構的集體音響藝術,在排練時應注意結合作品的特點對以上三方麵加以訓練和調整,以達到最佳的藝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