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那以後,每次上課前我都給他暗示:上課要聽講。他也逐步學會了聽課。孩子的心是敏感的,他能感受到老師對他的愛,每次我們的眼神相遇,他總會停止手上的小動作聽我講;每當下課後,他總是跑上來抓著我的手問這問那,我也會不厭其煩地一一回答,此時他對我已沒有什麼抵觸情緒,包括我對他的批評。
(二)給予道理,使其明辨是非曲直。小學生特別是一年級的孩子辨別是非能力差,不僅容易做錯事,而且犯過的錯誤容易再犯,這就需要我們給學生講道理,教他們明辨是非;學生做錯的事,讓他們在理解的過程中自己教育自己,以事論理。
有一天,學生向我告狀說:A到處扔紙,弄得廢紙滿地都是。當我看到地麵上團團的廢紙時非常生氣,真想狠狠地把他批評一頓,但我又意識到:孩子畢竟是孩子,這也許與家庭教育有關,從小就沒養成良好的習慣;於是,我心平氣和地詢問他廢紙的問題,他吞吞吐吐地承認了,當我問及這些紙還有沒有用時,他搖了搖頭,我逐步引導:廢紙要放進垃圾桶裏,如果每個同學都像你這樣,那麼我們的教室不就成垃圾堆了嗎?你願在垃圾堆裏畫畫、寫字嗎?如果不講究衛生,那麼周圍的小朋友會離你很遠,都不願靠近你,更不想和你一塊兒做遊戲了。聽了我的話後,他一一撿起紙團放進了垃圾桶裏。
正如讚可夫所說:“教師這門職業要求一個人的東西很多,其中一條要求自製,在你叫喊之前,先忍耐幾分鍾,這樣會幫助你壓抑一下當時就要發作的脾氣,轉而心平氣和地跟學生談話。”孩子的思想是單純的,做錯事常因為不明白道理,一旦明辨是非,是會銘記在心的。
(三)給予耐心,增強其上進心的意識和勇氣。孩子的人生剛剛起步,難免會跌跌撞撞,遇到小挫折喪失信心和勇氣,這需要我們的耐心引導。針對A上課時不善於傾聽、愛做小動作的頑固症狀,每次課前我都單獨做好他的課前準備工作,甚至限製其課桌上物品的數量;課堂中隨時關注並安排好他的活動任務,使其無機會做小動作,並適時表揚激勵;同時課後及時對其總評,讓孩子意識到老師隨時都關注著自己。對於小學生,特別像A這樣的特殊學生,要想他們養成良好的聽課習慣,我們必須隨時增強他們聽課的意識、興趣、信心,這離不開耐心。
四、效果與反思
通過將近一個學期的努力,A已進步了很多,知道上課認真聽講,知道舉手回答問題,知道遵守課堂紀律,保持教室衛生,等等,雖與其他同學相比,還有些差距,但他明顯進步了很多、懂事了很多。我們在教育生涯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孩子,隻要我們以愛為基點,對其耐心科學地教育,孩子都會有進步,都會給人驚喜,都會讓我們感到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