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領會課程理念,實現體育教學有效滲透(2 / 2)

三、以“發展”為中心,培養團隊協作精神和能力

新課標始終以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為中心,高度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體育課程關注的核心是滿足學生全麵發展的需要和學生的情感體驗。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小學體育教師應當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全體學生都積極參與活動。因此,從課程設計到評價的各環節,都要始終把有利於學生主動、全麵發展作為出發點,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能力,促進學生掌握體育與健康學習的方法,並學會體育與健康學習,開發學習潛能。

1.重視有效的教學評價,給予學生持久參與課堂的動力。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實施評價,應注意使教師的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和學生間的互相評價相結合。”

教師評價時要使用激勵性的語言。例如,在學生練習中或結束時,教師要及時用“好”、“很好”、“不錯”、“真聰明”、“堅持”等詞語進行激勵,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使每個學生都能完成課堂任務。如果學生一時還不能領悟動作要領,要給予啟發、引導,並誠懇相助,使學生在歡快、輕鬆的氣氛中學習,而不能訓斥、諷刺、挖苦學生,以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求知欲。老師對學生要有細心、信心和耐心,努力提高學生的參與程度,為每個學生提供參與的機會,給每個學生展示自我的平台,最大限度地促進全體學生的發展。

2.培養學生的自評、互評能力,增強團隊合作意識。

“自評”就是讓學生自己評價自己,使學生學會用“一分為二”的觀點看待自己的學習表現,軟化“班級參照”,強化自我評價。讓學生在獨立思考、判斷中發現自己的長處和不足,鼓勵他們客觀評價自己,有針對性地做出自我完善,形成自我檢查、自我調控的能力。

教學中還要經常開展同桌互評、小組互評及全班範圍內的評價。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增進學生間的多向交流,以利於取長補短,讓學生在與同伴的比較學習中進一步認識自我。如“你認為他做得怎樣?”“好在哪裏?”這樣,既讓更多的學生有了發表自己見解的機會,發揮學生互補的作用,又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使他們在團結、和諧的氛圍中得到了發展。

總之,在教學中適時、正確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合理利用好教學評價,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輕鬆和諧的氣氛,全麵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四、關注“差異”,促進學生全麵發展

新課標指出,關注地區差異和個體差異,保證使每一位學生受益,是基礎教育的根本任務,也是學生的權利。

1.尊重學生個體差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人的體能和運動技能狀況與先天遺傳有極大關係,每個人的運動需求和表現各不相同。小學體育教師要充分注意學生在身體條件、興趣愛好和運動技能等方麵的個體差異,並以此確定教學目標、內容,組織教學方法,確保絕大多數學生能實現課程學習目標,使每個學生都從中受益,滿足自我發展的需要。

在教學過程中若“一刀切”,則容易造成學生“吃不了”或“吃不飽”的現象,影響學習情緒,並且會直接導致課堂教學混亂,難以維持。例如:在跳山羊教學中,不妨準備四隻不同高度的山羊,教師示範講解完後,允許學生選擇適合自己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的山羊進行練習,讓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感覺。學生在獲得成功的基礎上產生向新高度的山羊衝擊的信心,調動積極性和主動性,解除練習阻力,克服以往因掌握率不高而課堂秩序難以維持的弊端,實現教學目標,確保每一位學生都受益。

2.因地製宜,開展“快樂大課間”活動,培養學生自覺鍛煉身體的習慣。

為更好地落實“陽光體育”工程,響應全民健身運動的號召,確保學生每天一小時活動時間,學校要通過開展“快樂大課間”活動,以大課間為輻射點,促進體育課堂教學的改革與創新,引導學生形成體育鍛煉意識,增強學生的體質,促使學生主動參與體育活動,牢固樹立終身體育的新課程理念。小學體育教師要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根據不同年級不同學生的特點,選擇體育運動項目和器材,把健康向上的遊戲活動融入課間,寓學於樂,寓練於樂。

“教無定法”,但得法者離不開高尚的師德、正確的教育理念、有效的教學手段和過硬的業務素質。我們應該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充分挖掘體育課的德育功能,進行滿意的課堂教學。

參考文獻:

[1]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版).北師大出版集團,01.07,第1版.

[2]小學體育課中多媒體的運用.教育革新,2011(06).

[3]中小學教育,2012,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