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交互式”閱讀模式在大學英語閱讀教學各環節中的體現(2 / 2)

4.2“交互式”閱讀模式在閱讀中各環節的體現

這個階段是閱讀課的中心環節,學生需要進行幾遍閱讀,是由閱讀文本的難易程度和學生的閱讀水平而定的。但第一遍閱讀從詞句開始,通過理解段落,最後把握主題還是從尋求主題開始,逐步解決細節問題,不僅反映出閱讀思維方式、目的的不同,而且反映出閱讀結果的不同。這正是因為前者偏向於自下而上的單向思維方式,後者則體現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交互作用的思維方式。盡管兩種閱讀都可以達到理解文本的目的,但先主題後細節的閱讀結果遠高於理解的層麵,交互作用的雙向思維使學生在理解文本的同時,閱讀能力得以提高。第二遍、第三遍到最後一遍的閱讀,從整體逐步過渡到局部和細節,充分發揮閱讀的交互性,使整體和細節在探索和完成閱讀任務中互為條件、互為結論。整個閱讀的過程,實現了視覺信息(例如:文本)和非視覺信息(例如:儲存在讀者大腦的已有的文化背景知識體係)處理的交互、閱讀文本和大腦思維的交互、注意係統的交互及讀者與作者的交互。

4.3“交互式”閱讀模式在閱讀後各環節的體現

閱讀後的活動,往往轉換為能夠延伸閱讀主題的、可以就閱讀主題進行更深層次探索的聽、說或寫活動。這個階段的交互式閱讀模式通過視覺(例如:包括剛閱讀文本中語言知識)及非視覺信息(例如:文化背景)與期望得到的視覺(例如:要寫出的文本)或非視覺信息(聽到和要說出的文本)之間的交互作用體現出來。正是這些因素之間的交互作用,把閱讀和聽、說、寫三種語言技能有機結合,相互促進,實現英語語言綜合能力的提高。

5.結語

閱讀的本質是一個信息加工和解碼的能動的過程。當閱讀者按由整體到細節的思維方向進行閱讀時,閱讀偏向於自上而下;反之,一個從詞、句、段到篇章的閱讀模式偏向於自下而上,但閱讀的本質決定了閱讀時既不是總能進行自下而上又不能總保持自上而下的單項思維,閱讀總是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交互作用中進行的,因此,交互式閱讀模式體現在閱讀的各個環節。

參考文獻:

[1]Gough,P.B.Language by ear and eye: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eech and Reading[C].Cambridge,MA:MIT Press:1972:335-338

[2]Saville-Troike,M.Introduc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6..

[3]阮周林.交互閱讀模式及其對教學的啟示[J].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200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