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談小學數學教育中獨立思考能力養成(2 / 2)

3.設置合理的問題,給學生提供充足的思考空間。

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隨時調控自己的教學策略,在教學中要精心設計有深度和廣度並有較強思考性的問題,從而引發學生的辯論和思考。讓學生感受到這些問題來源於生活並沒有現成的類型可以套用,都需要通過自己獨立地思考和探索解決。設計問題還要具有挑戰性並與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既有聯係又有距離,讓學生既能感覺到這種關聯且能知道問題涉及哪些基礎知識,又要讓學生能感覺到其中的距離並有足夠的信心跨越它,卻又不是輕而易舉就能辦到的,即所謂“跳起來摘桃子”。具有挑戰性的問題能讓學生處於積極的學習狀態,激發學生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好奇心,以及積極思考的探索熱情,便於喚起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促進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發展,從而引發學生在問題解決過程中表現自己的“聰明”、實現知識遷移和釋放能量,教師要教學生學會思考並引導學生自覺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為此,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講課不宜過細,給學生思考的空間,在經過學生自己的思考後所理解的原理不容易被忘記。讓學生獨立思考就要允許有不同意見,而不是標準答案,教師對於學生的分析要鼓勵學生敢想敢說,並鼓勵學生提出新問題,給學生提供寬鬆的學習環境。

4.創造課後探討的學習方式。

在班級乃至學校要營造活躍的探討問題的氛圍,讓學生和教師都參與其中,有利於開發學生的智力,還要融合多種多樣的數學知識讓學生的思考能力得到鍛煉。在實際教學工作中可以將一個班級的學生分成若幹個課下學習探討小組,在每個組員輪流組織小組探討活動。課下討論要有寬鬆的討論氛圍,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獨立思考能力。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與教學的難易程度將班內學生分成幾個課下討論小組,讓學生通過討論、探究獲得知識,發展獨立思考能力。還必須定期對課後討論小組的探究結果進行檢視,從而保證課後探究的高效進行,使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學習能力得到鍛煉。同時教師要注重對學生的討論方法進行指導。在這一過程中可以最大限度地強化學生的獨立思考意識,有效鍛煉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對於學好數學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過程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完成,需要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為學生開辟一個思維翱翔的廣闊天地。

參考文獻:

[1]趙勤.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培養的探討[J].教學與管理(理論版),2013(9).

[2]王耀.坤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J].考試周刊,201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