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禍臨頭大難不死,糧充足必有懸疑(2 / 2)

葉蓁蓁皺了皺眉頭,沒想到這麼大的一個客棧都沒買不起糧食了。於是問道:“若是有錢,你可能弄些米麵和蔬菜來?”小二一聽,連連點頭:“能,往前走幾個巷子,那邊就有一家賣糧食的,隻是這價格是平時的十倍。”

葉蓁蓁讓燈兒取了些錢給那小二,讓他出去買些糧食,畢竟自己這一行人要在此地逗留幾天,總不能什麼都不吃吧。

不多時,那店小二背著米袋回來了,手裏還提了一隻雞。小二把米和雞放到廚房裏,便出來跟葉蓁蓁交賬。這時沈少爺開口問那小二:“你們這城裏隻有那一家糧店嗎?”這一問,店小二的話匣子就打開了。

拉了一條凳子,坐在一旁,就跟幾位客官講起了這城裏的故事。

原來這城裏本不隻這一家糧店,早在災荒開始的時候,糧店的糧食就有些供不應求了。那時候糧店多,雖有些漲價,但百姓還能承受得起。後來災荒越來越嚴重,其餘幾家糧店早早就關了門了,就隻剩這一家,還有囤糧。所以,一家獨大,這價格也就天天往上漲。

葉明祁聽到這,好奇地問:“為什麼其他糧店裏的糧食都賣完了,就隻有他們家還有?莫非這人早知道會有災荒,所以提前囤了大量的糧食?”

那小二聽了,連連擺手,繼續說道:“各位客官有所不知,這家糧店的主人,乃是縣太爺的小舅子。因此啊,百姓們都在傳,這縣太爺是想趁著這災荒,好好地撈上一筆。至於這糧食嘛,說不定就是官府糧倉裏的軍糧。這地方上每年不都要囤大量糧食,以備將來打仗之用嘛。您說,要不然,他從哪弄來這麼多糧食?”

小二說完,幾個人都沉默了,這小二分析的有些道理,看來這縣太爺的確有問題。這時,好奇寶寶葉明祁又發問了:“既然有囤糧,為何不直接拿出來賑災啊?”

這小二也給問住了,不知道如何回答,突然背後傳來一道聲音:“因為那是軍糧,地方官員若是私自開倉放糧,可是犯了殺頭之罪。”眾人這才發現,慕容止不知什麼時候已經來到了這裏。

卻說慕容止在城門處與葉蓁蓁一行人分別後,就徑直去了縣衙,那縣太爺早就得到消息,特意換上了一套破衣服,在縣衙門前等著,像一個胖乎乎的不倒翁一樣晃來晃去。慕容止一出現,那縣太爺就哭天搶地的喊開了,說什麼朝廷終於想起來這裏了,派了救命糧來。

慕容止壓根就沒搭理他,等他幹嚎夠了,才問道:“為何將災民拒之門外?”果然,那縣太爺回道:“將軍有所不知,此處民風彪悍,若是流民湧入城內,勢必會造成城內治安混亂,這才將他們拒之門外。而且就算放他們進來了,也沒有糧食吃,照樣得餓死,還不如讓他們自己去要飯呢。”

慕容止一聽,就不再問了,問了也是白問,又說道:“我奉朝廷之命,押送了一批糧食前來賑災。還請縣太爺安排人在城外搭設幾個粥棚,好盡快讓百姓喝上一碗熱粥。”那胖乎乎的縣太爺趕緊叫手下的人去搭粥棚,自己就陪著慕容止到處看看。

慕容止聽說還有一家糧店供應糧食,便請縣太爺領著自己去看看。縣太爺一聽,隨即笑著答應,在一旁領路。沒過多久,便來到那家糧店。果然,店裏陳列著各種糧食,看樣子庫存十分豐富。慕容止走了進去,叫來老板隨便問了幾句,無非是這糧食哪來的,還能堅持多久,糧價可否再降一降。那老板看了縣太爺一眼,笑著回道:“回大人,這糧食是從外地高價買來的,再加上沿途所需費用,糧價自然要比平時高出許多。而且店裏的存量也不多了,自然要將價格再提上一提,我們是商人,不能做賠本的買賣不是。”

慕容止留意到了糧店老板看縣太爺的那個眼神,就知這縣太爺肯定有貓膩。又聽糧店老板回答的滴水不漏,理直氣壯,明顯是有人撐腰,但他也沒說什麼,點了點頭,就離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