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份,離高考不到100天的時候,天上又飄起了雪。雖然這場雪不像鵝毛般那麼大,但已經不小了。屋頂上,地上都鋪了不薄不厚的一層。剛剛周考完的喬羽一個人在他所在班級旁邊的天台上向下張望。喬羽今年19歲,棱角有些圓潤的臉上帶著這個年齡段中國學生應該有的迷茫。這種迷茫很好解釋。一方麵是因為高考了,未來宿命不知道在哪,另一方麵就是對現在的學習生活的麻木。喬羽所在的光州高中是省重點高中,喬羽的成績是中等偏上,在應屆班前十名。而在這前十名左右他又在中間徘徊。今年,學校又下了一個政策,要把應屆高三文科級段前50名拉到一起組成一個精英班,然後將每個應屆班前十名抽出來分到複讀班裏麵去。喬羽由於高二那年的感情意外而被甩到50名以後了,他沒有進精英班,他被分到了複讀班。以前喬羽看到在精英班的同學的時候臉還會紅,多少有點不好意思。但是他進到複讀班以後心裏麵才有了一點點平衡。喬羽剛剛分到複讀班裏的時候,有一次下課,他肚子疼,站起來就往外麵衝,可是剛剛跑2步發現班裏一點聲音都沒有,都在盯著他看,突然喬羽不知所措,是繼續走還是回到座位上?不容他多想,肚子又開始了一陣陣絞痛,他頭一低還是跑了出去。剛剛進到複讀班的喬羽還不知道,複讀班的學生眼裏是沒有下課這一說的,即使要上廁所他們也是悄悄地從後門出去,不帶走一片紙片。蹲在廁所的喬羽還在憤憤的想:“你們真的要是努力就不會再複讀班裏麵坐著了,哼,遲早把你們踩在腳下!”當天晚上下了夜自習,喬羽就做了一個成績曲線表,就是將八次的模擬考試成績做為縱軸,模擬考試的時間作為橫軸,再將每一次模擬考試的名次連線成為一個折線表。這種折線表很明顯的可以反映出每次的成績波動。此時已經是第五次模擬考試後了,喬羽的成績是一降四升。本來分班的時候喬羽在應屆生裏麵是91名,第一次模擬考試喬羽在121名,第二次一直到第四次喬羽的名次直線上升,到第五次模擬考試喬羽已經是78名了,當然複讀生也算在內的。從此時算起到高考還有三次模擬考試,他到底能考多好,喬羽自己也不是特別在意,每次模擬成績出來了他也隻是看一下自己的名次,然後將名次記到他的成績折線圖上麵而已。他知道除了高考什麼都是浮雲,隻要高考能考的好,其他都無所謂。喬羽所在的教學樓設計的特別奇怪,教學樓整體呈“L”型,一共有五層。喬羽的教室在五樓、而且是在“L”的的轉折上麵,但是在“L”的橫筆畫上麵隻有4層。所以喬羽所在的班門口就是四樓的樓頂,也就是一個天然的陽台。不管這個有點畸形的教學樓的設計理念是什麼樣的,反正喬羽感覺自己比較幸運分到這個班,沒事可以上天台上麵看看風景,稍微體驗一下“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覺。喬羽討厭這個淮河流域的城市,這是一馬平川的平原,一點山都沒有,太過單調了。不過這個天台還是能幫助喬羽發揮自己意向能力,在心裏體驗在山頂的感覺的。喬羽在感覺課間10分鍾快過去的時候回頭向教室走去,正準備推開教室的門,教室的門自己就打開了,然後他就看見了一個把後腦勺的頭發抹到前額掩飾自己禿頭的中年男人。那是他們班裏的數學老師呂君,隻見他兩手插在上衣兜裏,腋下夾著卷子向外走。呂君老師曾經說了一句非常經典的話:“你們看我的頭禿了是不是?怎麼禿的你們知道嗎?是我在上高中是做數學題做不出來,急的直撓頭給撓禿的。那一年我數學考了149分,離滿分隻差一分,你們要是有我這個狠勁你們也就不用坐在複讀班裏了。哎,努力啊……”。呂君經常出於好心的打擊他們,他感覺現在的學生吃的苦受的罪太少。他常常說他上學那會中午就吃2個饅頭加一疊鹹菜。這數學老師高考的時候數學考了149分是真的,喬羽班上的語文老師都知道,但是語文老師又爆了數學老師的一個料,說高考的時候你們數學老師的英語成績隻有64,滿分150分隻考了64,就相當於100分的40多。有一次呂君在誇耀他的數學成績的時候,班裏不知道誰接了一句:老師你的英語成績呢?頓時班裏一陣爆笑。隻見呂君撇了一下嘴說:“我那時哪裏知道英語的重要性,要是我當時努力學英語了我還在這當老師嗎?不聊閑話了,好好做題,不會的一定要問!”呂君的說話速度非常之快,就像加特林掃射時的發彈速度。你仔細聽的話你會發現你沒有理解他說的話的意思,他已經跳到別的知識點去了;你如果不仔細聽得話,你會感覺到漢語從他最裏麵出來簡直比英語還要難,英語還可以猜,他說的話你猜都猜不到。呂君說他講的題難度是高考的一倍,你們常常練習一下這種題然後回過頭再做高考的題就不難了。喬羽感覺很神奇,還有這種說法,不知道他們這批同學是不是這種教學方法下的第一批試驗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