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新知樂活(1 / 1)

新知樂活

生活趣多多

失眠並非完全有害

失眠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都是一件痛苦的事,但有研究證明,失眠並非沒有益處,睡眠不足可起到抵抗抑鬱的作用。科學家邀請兩組誌願者參與實驗,第一組誌願者每日睡眠時間為8小時,而第二組誌願者全天24小時都不睡覺。研究人員還就兩組誌願者血液中的成份進行對比。結果表明,第二組誌願者血漿中有27種物質的含量高於第一組,其中包括色氨酸、牛磺酸和血清素,而這三種物質都有著抗抑鬱的作用。

爸爸其實適合帶孩子

在許多人看來,帶孩子主要是媽媽的責任。其實,爸爸們在育兒方麵有不少優勢,甚至更適合培養孩子。

爸爸懂得適度冒險:孩子應該學會嚐試新事物,學會嚐試和適度冒險也是學習的重要途徑之一。

爸爸善於保持冷靜,不感情用事。媽媽們通常有一個邏輯:如果孩子愛我,就應該按照我的要求去做。爸爸們則隻是就事論事,讓孩子去做該做的事。

爸爸不拘小節。母親對待孩子,通常遵循常規和標準。爸爸們可能會選擇完全不同的方法,他們可能把孩子的衣服穿反,或者穿的襪子沒配對,但隻要孩子感到溫暖和開心,又有誰介意呢?

期望值越低 幸福感越強

英國科學家發現,日常的幸福感不會反映事情進展如何,但是會反映出事情是否比預期的進展好。精神狀態的“漲落”,也就是我們情緒的變化,深受我們對生活的期望值的影響。低期望值更可能產生一個超出預期的結果,並且還會對幸福感產生積極影響。

男性低沉嗓音更受青睞

聲音是誘惑的工具,男性很清楚這一點,因為他們會在女性麵前改變聲音。為了與一位有魅力的女人交談,男性往往會采用更為低沉的聲音。這種低沉的聲音會使男性充滿男人味。異性傳遞的信號對於選擇同伴的女性而言尤為重要。在尋求豔遇時,她們更容易傾心於擁有低沉嗓音的男性。

保守秘密不易

肢體語言會泄密

研究人員對隱藏秘密的人進行研究,實驗要求參與者在短暫交談中隱瞞自己的性取向,並在進行不同任務時不能說出特定詞彙。研究發現,參與者在集中注意力方麵遭遇一定困難,他們更容易具有攻擊性,且身體耐力較差。這是因為秘密在大腦中占據了很大空間,並且要求意識集中在秘密上。

人類平均從36歲起更為關注健康

人類在中年階段開始清楚意識到自己最終會死亡,並開始采用更為健康的生活方式。研究人員指出,大約1/3的受訪者表示,一些具體事件改變了他們的健康觀點,如親人去世、醫生的警告或網上一張不太美好的照片等。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在長遠來看,大有裨益。

心理暗示可助早起

實驗表明,如果在睡覺前告訴自己第二天在早晨6點一定要起床,那麼在第二天早晨接近4點半的時候,機體內就會出現促蘇醒激素升高的現象,且醒後會覺得自己充滿活力。此外,清晨對很多人來說,最大的誘惑就是允許自己再小睡20-30分鍾。但在任何時候最好都不要這麼做,因為這會使你不得不重新調整,使已經蘇醒的機體再一次進入睡眠狀態。

雙親撫養

更有益於兒童腦部發育

由雙親撫養的雌性實驗鼠長大後,其腦白質量比單親撫養的同類更高,這可以增加它們的肌肉協調和社交能力。由雙親撫養的雄性實驗鼠長大後,它們的大腦擁有更多灰質,這能增強它們的學習和記憶能力。這些益處甚至能傳給下一代,顯示出其具有可持續性和可傳遞性。雖然該實驗基於實驗鼠模型,但在人類身上也會有相似的結果。

55歲後人生最快樂

笑得更多

研究人員以2024名參試者為對象的微笑調查發現,55歲以上人群比其他年齡組笑的次數更多,其中50%的人每天笑10次以上。這表明我們接近退休年齡時的生活更好,逐漸開始擺脫工作壓力。而55歲以下人群不僅笑的頻率更低,而且更可能“強顏歡笑”。這一結果表明,工作壓力無疑是快樂的最大殺手之一。

精神疾病的負擔超過癌症

加拿大一項研究報告稱,大多數民眾直接或間接地受到了精神疾病的影響,這些問題造成的負擔是癌症的1.5倍多,是傳染病的7倍。由於許多精神疾病是在患者18歲至24歲期間發生的,患者或許在以後相當長時期裏承受這類疾病,其社會生活、教育和就業機會都可能受到很大影響。

“社交恐懼”困擾青年人

社交恐懼症又稱社交焦慮症,是一種對任何社交或公開場合都感到恐懼或憂慮的精神疾病。患者對於在陌生人麵前,或可能被別人仔細觀察的社交,有一種明顯且持久的恐懼,害怕自己的行為或緊張的表現會引起羞辱或難堪。有些患者對參加聚會、打電話、到商店購物、詢問權威人士都感到困難。

編輯 尼尼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