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你也效仿我一下?”

效仿?不,除非我覺得自己嫌命太長了。

看著他一雙充滿笑意的眼,我就知道,我又被耍了。

張琰的音樂教授,從我見到他的第一眼就覺得很有藝術的味道,準確的說,是那種氣質。

讓人覺得是無法形容的藝術氣質。

聽說造詣很高,不過做學術的,誰的本事又少了?

“先坐著,我去拿瓶水。”

翻看著手上的書,貝多芬,莫奈,肖邦……

“嗨,美女,你是哪個班的?”

我抬頭,“你是在問我嗎?”

“是啊,以前我怎麼沒有看見你。”

我突然萌生一種邪惡的想法,很無辜的說:“我以前也沒有看見你呀。”

“是嗎?”

我認真的點點頭。

“你們認識嗎?”

張琰拿著水回來的時候很疑惑的問,我搖搖頭。

“海子,這是我女朋友。”

“原來你就是嫂子啊,久仰大名。”

我微笑,久仰大名這個詞是不是用的不是很恰當?

“筱然,這是我哥們,夏海,從小玩到大的。”

建立起深厚的革命友誼了?

接下來的課,教授在上麵侃侃而談,而我居然也能聽得下去,聽教授講貝多芬的作品,《科裏奧蘭序曲》。

科裏奧蘭是傳說中的羅馬英雄,傳說491年羅馬發生饑饉,科裏奧蘭提出,接受救濟的民眾必須同意廢除保民官製度,否則不發給賑災糧。為此他受流放的懲罰,後投奔沃爾西國王,帶領沃爾西人打回羅馬,在其母與其妻的懇求下,才從羅馬撤兵。

莎士比亞悲劇由維也納劇作家科林改編為歌劇,貝多芬於1807年為它創作了這首序曲

這首序曲表現的是英雄科裏奧蘭為了比他本人更崇高的東西而放棄了複仇,同時也放棄了自己的生命。

這首序曲OP.63,C大調,奏鳴曲式,以科裏奧蘭本人莊嚴的姿態開頭,緊接著是他的憤怒不安,他憤怒的對抗被一個柔美的主題打斷,形成傳統奏鳴曲—快板曲式中的對比。

音樂流露出來,走進每個人的心田。

“在這個音樂中,我相信大家聽出了什麼,那麼,請穿藍色衣服的女生回答一下,你聽出了什麼。”

我環顧四周,為什麼在座的隻有我一個穿藍色衣服?太悲催了,我就知道,我從來沒有那般的好運。

求救的眼神看著張琰,無數的話向著他,怎麼辦?怎麼辦?……

居然是一副看下去的表情,此仇,我記下了,張琰。

“他,他表現了英雄內心的猶疑不決,還有內心的矛盾,榮譽的崩潰,以及不以苦樂為意的自我毀滅而獲得的勝利。”

“很好,還有呢?”

還有?天那,殺了我吧!

教授呀,你不要一臉期待的看著我呀,其實,我真的是業餘的。

“一種乞求。”

原諒我,我真的是業餘的。

“你是哪個班的?”

“我嫂子不是我們班的。”

我囧了,大哥,你故意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