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中美俄三角關係
特別關注
作者:俞邃
大國關係帶來國際形勢乃至世界格局的變化,而中美俄三角關係影響之巨尤甚,受到國際社會的格外關注。中美俄三者關係的架構及其相互間的作用,是本文論述的要點。
中美俄三角關係基本評估
1.首先遇到定位問題。其一,美國為最大的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中國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俄羅斯是最大的轉型國家。換個說法,美國是守成大國,中國是新興大國,俄羅斯是從原先守成大國蘇聯墜落、演變而來的新興大國。其二,美國仍為唯一超級大國,其標誌是導致國際形勢複雜多變的依然是美國政策影響下的地區熱點,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世界安全環境的依然是以美國為主要矛盾方麵的大國關係。其三,俄羅斯具有超常的世界大國因素,其標誌是擁有與美國相當的核武庫,擁有世界上22%左右的豐富資源(僅貝加爾湖淡水就占世界四分之一),擁有世界第一的版圖,但經濟總量遠稱不上世界大國。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人均排在世界80位之後,鄧小平說過,中國既是大國又是小國。中國和俄羅斯可稱作具有世界影響力的超地區大國。
當今中美俄三角關係仍是不等邊的,並非有人所說的美中等腰三角形。切勿被某些國際媒體的“G2”恭維論忽悠。
2.要放在全球背景下觀察中美俄三角關係。其一,世界政治格局在變,突出的是“一超”美國實力下滑與維護其世界霸主地位的反差越來越大。其二,經濟全球化態勢在變,自從全球金融危機發生以來,八國(如今暫又回到當初的七國)集團的作用逐漸被二十國集團取代,其中金磚國家的地位凸顯。其三,世界安全環境在變,“伊斯蘭國”的出現與膨脹,使得反恐變得更加艱難。這三大領域的變化都涉及中美俄三角關係。近年來呈現這樣的態勢:美國是麻煩製造者,俄羅斯是舉世矚目者,中國是備受尊重者。
在當今世界大國關係中,相對而論,中美關係最為重要,在曲折中發展;中俄關係最為密切,在深化中發展;俄美關係最為複雜,在較量中發展。
3.中美俄三者都處於時代主旋律的支配之下。和平與發展時代主題的確定與某種程度的共識認同,決定中美俄之間並非天然的敵我對抗關係。有人引用毛澤東的話“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這個問題是革命的首要問題”來鑒定大國關係,特別是懷疑甚至否定中國與美國構建新型大國關係。這就涉及對時代主題意義的認識。在以“戰爭與革命”為主題的時代,必須首先考慮與誰打仗、革誰的命。但在當今,如果我們接受“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觀,那麼首先考慮的應為誰是我們的合作夥伴,而不是去尋找敵人。當然,合作夥伴有真假之分,有全心全意與半心半意之分,對於虛假的甚至懷有敵意的合作夥伴,要予以防範,要與之適當鬥爭。就美國而論,它在二戰期間曾與中國和俄羅斯(蘇聯)結成同盟,是合作夥伴。今天,對其霸權主義行徑仍要堅決抵製和反對,但不能因此就認定它壓根兒就是敵人而不能搞合作。
中美俄三者之間不僅因其某種矛盾性影響著世界,而且其難以擺脫的依存性亦有時表現出“合力”,對世界事務更會產生重大影響。三者相互間依存性加深,同時競爭性加劇;自主性加強,同時互補性日增。時代主旋律決定,它們調整相互關係的前提,乃是謀求、協調和平衡經濟基礎上的戰略利益。
4.中美俄三家都曾表示彼此要構建戰略夥伴關係。主要原因是,冷戰結束以來各家幾乎無例外地都在奉行對內自強不息、對外競爭共處的方針。對內,將經濟建設與變革置於首位,借助科學技術推動經濟發展,以提高綜合國力。對外,力求改善自己的處境,贏得盡可能有利的戰略地位,為本國的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條件。當然,對於美國而論,還有一個維護霸主地位的問題。
中俄之間形成全麵戰略協作夥伴關係,中美之間醞釀新型大國關係,這些情況人們比較熟悉。而俄美關係被關注的,往往更多是如何在爭鬥。其實,俄美之間早已提出構建戰略夥伴關係。2001年11月俄羅斯總統普京訪問美國和2002年5月美國總統布什訪問俄羅斯,先後發布兩國“新關係”聯合聲明和“新型戰略關係”聯合聲明。其中宣稱,俄羅斯與美國“已經克服了冷戰的殘餘,任何一方都不把另一方視為敵人或威脅的來源”;俄羅斯和美國擯棄已被證實無效的、隻會加劇該地區衝突的‘大國’競爭模式。”美俄將進入關係友好的新時代,進入一個新紀元。
5.中美俄大三角之間,客觀上存在國際影響力之爭,既相互借助又彼此防範,但側重點存在明顯差別。美國對俄羅斯防範多於借重,反之俄羅斯亦然;美國對中國防範與借重注意保持平衡,中國對美國盡量做到彼此借重;中國和俄羅斯可以說是相互倚重。美國對俄羅斯、對中國都具有強勢地位,但在三角關係中處於弱勢。三角關係雖不應打牌聯合一方反對另一方,但客觀上存在利用矛盾為己所用的問題。中俄關係與中美關係既不取決於俄美關係,也不排斥俄美關係。美國對中俄同時施壓,“兩個拳頭打人”,是缺乏理智的表現。俄美關係也不會一成不變,它們仍互有需要,在反恐尤其是應對“伊斯蘭國”、防止核擴散、削減戰略武器以及其他全球性問題方麵,美國仍需要俄羅斯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