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暕要去見的這個屈突通將軍絕對是隋末唐初一個出名的大將。也許他沒有李靖、程咬金那樣出名,但他的名字在這些名將心中也是一個敬重的人物。之所以他不是太出名,原因其實就是他死的太早了,甚至是死的太突然了。
曆史上這位名將在唐王李世民登基的第二年就因為重病不治身亡,所以許多史書中記載的屈突通都被列入了隋史當中。其實如果看看從屈突通歸唐後一直到李世民坐江山這段時間,也就是短短十年時間裏,屈突通的大名絕對是可以和李靖、李孝恭這些為唐朝開疆拓土的大將們一爭高下的。
他的地位也可以從李世民建立淩煙閣並且封賞二十四功臣中顯現出來。要知道屈突通是在李世民的大唐王朝第二年就去世了,而李世民建淩煙閣是在貞觀十七年,也就是屈突通死後十五年才建起來的。
能進入淩煙閣的人,可想而知他們的功績是多麼的偉大輝煌,而所有淩煙閣功臣中隻有屈突通是李世民最早失去的一位大將,能把這位將軍列入淩煙閣,也算是李世民對他的一種懷念吧。
楊暕和屈突通的相識是源於平定楊玄感造反,當時正是楊廣第二次征伐高句麗時期,遼東戰場正打的不可開交,中原大地卻忽然被楊玄感的叛亂弄的人心惶惶。
聽到國內居然有朝中大臣叛亂,楊廣也不敢怠慢,立即便停止了對高句麗的進攻,並且派出大將去鎮壓叛亂。當時正是屈突通在守衛大興,而楊玄感也不知道哪根筋不對居然率領大軍進攻洛陽。
洛陽的地理位置和地勢相當險峻,易守難攻,再加上城牆堅厚,守城的又是以防守見長的大將軍樊子蓋,楊玄感的大軍便被阻擋在洛陽城下。同時因為楊玄感是第一個組織人馬反抗楊廣的官方人物,楊廣非常重視。於是楊廣下令三路大軍包圍洛陽,將楊玄感困在了洛陽周圍。
屈突通就是其中一路的主帥,當人副帥也很有名,就是宇文述大將軍,大興和洛陽城都是他主持修建的。被困的楊玄感這時才發現自己好像已經被圍了,突圍數次皆無功而返,最後不得不叫自己的親兄弟殺死自己,提著人頭去投降,其中屈突通就是這次平叛的主帥。
這樣的大功楊廣當然要賞賜的,於是屈突通直接以功遷左驍騎衛大將軍,和當時的宇文述同為隋朝為數不多的幾位大將軍了。
這還僅僅是個開始,因為屈突通很多時候都是在大興駐防,所以根本沒有機會展現知己的軍事才能。但通過楊玄感這麼一鬧,他的名聲也出去了,更何況楊玄感的造反直接導致了全國各地更多的造反隊伍開始扯旗子自立為王了。
楊廣一時間焦頭爛額,於是下旨各地駐防的衛所兵務必要防守好各自所在的轄區,而且哪個轄區出現了大的亂匪,直接由當地轄區衛所兵進行平叛。
要說也該屈突通揚名,各地那麼多造反的,沒見一個能成氣候的,最厲害的也不過是到處亂竄,不讓朝廷軍隊抓住,根本不要說反抗了。可偏偏就在屈突通駐防的大興這片,出了一個不要命的主兒。
陝西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是中華文明最初的發祥地,古代多少個朝代都定都在這裏。所以不管是大興這個帝都也好,還是陝西的其他地區,基本上都是險要之地,也是朝廷必保之地。
大業十年(614年),延安人劉迦論據雕陰(郡治上縣,今陝西綏德)起兵反隋,自稱皇王,建元大世,其眾號稱十萬,與稽胡劉鷂子義軍呼應。
這大概是大隋王朝經曆的第一次公開的有人稱王的反叛了,所以楊廣特別重視。他任命屈突通為關內討捕大使,發關中兵進討。
屈突通也不含糊,率軍進至延安附近便按兵不動,敵軍以為隋軍膽怯。屈突通在延安停留多日後突然宣布要撤兵,來放鬆敵人的警惕。同時,他又暗中率兵前往上郡(今陝西富縣)埋伏。
劉迦論不明敵情,率大部隊南進,距屈突通軍七十裏紮營。屈突通乘其無備,晚上精簡精兵偷襲,斬殺了劉迦論和造反軍萬餘人。俘虜了老弱數萬口,並於上郡南山築京觀,平叛了此次叛亂。
京觀是什麼?說出來有些瘮人,就是用敵人的腦袋壘起一座高高的金字塔。曆史上最著名的京觀就是隋末三次攻打高句麗敗退後,高句麗用大隋數十萬大軍的首級在高句麗大城安市城外築起京觀,以示炫耀,這是中華千百年來無法忘記的恥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