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帶兵駐守長平郡,增援李秀寧,李元吉跟在李淵身邊,開始掌管晉陽大軍。一時間河東之地也是暗波湧動,戰爭陰雲籠罩在上空。
朝廷本來大軍已經在江南之地圍攻朱粲的叛軍,忽然收到瓦崗軍占領滎陽的消息,楊廣也坐不住了,原先根本就沒怎麼放在眼中的瓦崗寨突然就成了他現在最頭疼的問題。
雖說滎陽丟失,洛口倉被襲已經讓楊廣非常難受了,但這還不是他最擔心的事情。滎陽離得洛陽太近了,隻要瓦崗軍願意,按照現在的勁頭兒,想要拿下洛陽也隻是時間問題。一旦東都洛陽落入叛軍之手,那後果就不是楊廣可以接受的了。
洛陽作為東都,不但是大隋王朝的政治中心,更是在老百姓心中的個肯定。一旦東都都丟了,那百姓們就會認為大隋王朝是真的要完蛋了,那時候他這個皇帝可就再不像現在這樣當的自在了。
一想到這樣的後果,楊廣是徹夜難眠。前段時間蘇威從龍門回來,拜見他時還說河南之地的叛軍雖眾,可都是纖芥之疾,無需朝廷動用大軍,隻需派人安撫就好。誰知道話音還在耳畔,這就出了這樣的大事,楊廣恨不得直接殺了蘇威。
好在蘇威幾代人都在朝中效力,也有著深厚的根基,不是他楊廣想殺就殺的,可不出這口惡氣,楊廣實在憋得難受,於是一紙詔書,蘇威被貶為民,楊廣把他踢回老家去,眼不見心不煩。
接下來就是要趕緊處理瓦崗軍的事情了。可放眼朝堂,實在是沒有幾個將軍可用,來護兒在江南,正對朱粲用兵,戰況日烈。楊林帶著手下滿北方的滅火,哪有叛亂就去哪裏,一時半會兒也是沒有多餘的精力和兵員去對付瓦崗。現在朝廷能動用的大軍也就是那些駐守在各個重要城鎮的衛所兵了。
看看朝堂上那些隻會張嘴分析大局的文臣,楊廣第一次感到了恐慌。他從父皇那裏奪來的江山,難道真的到了病入膏肓的階段了嗎?現在手中連個可用之人都沒有,難道這天下真的要毀在他楊廣的手上了嗎?
楊廣害怕了,是真的害怕了。
他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皇帝沒錯,他是有著雄才大略,有著偉大抱負的野心家也沒錯,但他偏偏是好大喜功,剛愎自用之人。為了實現自己心中那些偉大構想,不介意與世家大族為敵,不介意與天下臣民為敵,現在就是他自食惡果的時候了。
難道他真的做錯了嗎?難道他想讓自己統治的王朝更加強大,有更大的疆土,百姓有更好的生活也錯了嗎?
楊廣自己也弄不清楚這是為什麼,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目標是好的,之手操之過急而已!這是李向給他下的評語,一語中的。
就在楊廣手足無措,不知該如何應對之時,一封從龍門來的信給了他信心。這是皇後蕭氏派人送來的,同時還給他送來了幾個人。
準確的說是四個人,都是蕭後同李向那裏要來的。這四個人兩男兩女,都是李向暗影中的高手,當然這個身份蕭後是不知道的,隻是知道這幾個人絕對會在關鍵時候能夠幫到楊廣。
四個人沒有什麼響亮的名字,隻是各自一個代號而已。兩男叫劍一,劍二,兩女叫梅一,梅二。長相普通,毫無特色。楊廣很懷疑蕭後送來這幾個人能夠幹什麼。
看完蕭後的信後,楊廣沉默了許久,自己把自己關在寢宮中一天一夜,沒有上朝也沒有吃喝。
第二日上朝後,楊廣沒有再去詢問大臣們的意見,直接下旨,升任河南郡都尉使李向為洛陽留守,並且掌管洛陽以及周圍七郡之地所有兵政大權,遇事可先斬後奏。願洛陽留守越王楊侗跟隨李向,並且聖命楊侗拜李向為師,從旁學習。
聖旨一下,滿朝嘩然,大臣們紛紛哭天喊地,希望楊廣撤回聖命,理由很簡單,李向一個還沒有弱冠的少年怎可掌多郡兵馬行政大權,況且還要給他一個帝師的身份,這樣不符合禮製。
楊廣冷眼看著自己的大臣們一個個極盡所能的表演,心裏早就沒有什麼想法了。等所有人都看到楊廣的表情後,一個個都不言語,等著楊廣說話。
楊廣冷笑著問道:“既然卿等對於李向之事如此上心,那不妨告訴朕,你們誰願意替朕去解那瓦崗之憂,朕馬上就封賞他一樣的官職。”
群臣立時閉嘴,低眉順眼,再不言語。楊廣搖頭冷哼一聲,甩袖退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