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點眼藥(2 / 2)

兩人欽差居然在這個時候開始表現對皇帝的忠心了,一個接一個的表示出氣憤和勇敢。李向搖搖頭沒有說話,蕭後微微皺眉輕咳一聲。

兩人瞬間便不再說這些了,隻是偷眼看看兩人,一人緊接著便道:“都尉,當時的情形就是這樣,後來陛下實在看不下去了,就點了大將軍宇文述出來回話。宇文大將軍說了一通什麼叛賊勢大,需從長計議等等,反正陛下很不滿意。”

“後來呢?”李向又問。

“後來?後來好像是來將軍和靠山王同時站了出來,說願意帶兵去剿賊吧。”一個說著看向另一個,有詢問的意思。

另一個便接口道:“對,就是來將軍和靠山王站了出來,都說要帶兵去剿賊,為陛下分憂。陛下當時氣消了不少,不過並沒有馬上決定該由誰去帶兵的。”

李向大概已經猜出來當時的情形了,滿殿的文武百官都知道朱粲的叛軍不好剿滅,而且當時山東和河北多地都已經被反賊占領,派去剿賊的官員大多數並沒有多少作用,敗多勝少,叛賊也是越剿越多。楊廣已經殺了好幾個剿賊不利的武將了,現在他們都不敢輕易去接茬兒。這個時候也就靠山王楊林和來護兒這兩個身經百戰的老臣才敢站出來。

想象當時的情形,李向不由得為楊廣麵臨的局麵感到惋惜。客觀說楊廣這個人也是個有著遠大理想的有為青年,要不是因為幾次關鍵決策上的失誤,還真說不好日後有沒有唐朝這個年代呢。

時也命也!

沒有時間替楊廣悲哀,李向想了一下便繼續引導兩人道:“看來當時陛下很焦慮啊,既然當時陛下並沒有下定決心派誰去剿賊,怎麼突然間就想到叫本官帶兵南下了?陛下當時留本官在龍門,很大程度就是要本官好好保護娘娘公主,另外也是看好洛陽這個都城的,怎麼好端端的就突然叫本官南下了,難道是什麼人給陛下出的主意?”

“誰說不是呢?當時本來大家都沒說話,陛下也猶豫不決,正好這時來將軍說起那日和李都尉在江南相遇的情節,說起李都尉帶的兵時非常佩服,還說都尉帶的兵是一群虎賁之士,絕對不輸於當世名將。”

“對啊,來將軍一說完,陛下就點頭說他知道,然後陛下又想了好久,突然間便下旨了,我們這些人哪能猜到陛下的心思呢?”

兩人一唱一和將當時的情境說了一遍,還不忘讚揚陛下的文治武功,說的都是些陳芝麻爛穀子的事情,倒是頭頭是道,真正叫李向見識了一下內監的三寸不爛之舌。

好在還有皇後在那裏坐著,也知道現在不是耗時間聽他們瞎說的時候,便揮手叫他們停下,這才看著李向道:“怎麼樣,可有判斷?”

李向微笑道:“娘娘,微臣還有一問。”然後又轉頭問兩人道:“你們一直跟在陛下身邊,可知陛下一路從洛陽回江都,王世充王大人是不是一直都跟在身邊?回到江都後,王大人有沒有單獨和陛下見過麵呢?”

這問的就有些問題了,如果是意識清醒的人一聽就知道李向這是有所指了,可蕭後和兩個欽差這時都已經被李向問的七葷八素的,不知道李向到底要說什麼,也就沒有什麼其他的想法。

欽差直接就答道:“可不是嗎?當日陛下在雁門被困,這個王大人千裏勤王,可惜是來晚了一步。不過整個江南也就王大人這一支兵馬北上勤王,陛下很是興奮,見到王大人之後,當時便嘉獎了,專門令王大人侍駕左右。回到江都也是對王大人相當器重的。”

“可不是嗎?自從王大人得到陛下賞識後,也是日日覲見,大事小事陛下也會問問王大人的看法。就拿這次江南剿賊的事情來看,王大人也給陛下出了不少主意呢。”

兩個欽差倒是說起來沒完,李向聽的就有些意思了,可這些話聽在本來就對王世充已經有所懷疑的蕭後耳中,無異於對王大人的印象更加壞了幾分。

李向非常清楚適可而止的道理,隨即便對兩個欽差微笑道:“好了,本官已經清楚了,兩位看看娘娘還有什麼問的沒有?”

蕭後哼了一聲道:“本宮沒什麼問的了,陛下身邊越來越多這種幸臣了,也不知是好是壞,你們下去吧,管好你們自己那張嘴,不要再外麵胡說八道,明白了嗎?”

兩個欽差嚇了一跳,剛剛還和顏悅色的皇後一下子便生氣了,隨即便跪倒道:“就是借奴婢幾個膽子也不敢在外邊亂嚼舌根子。”

“出去吧!”蕭後揮揮手,兩人趕緊答應一聲退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