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6李向的分析(2 / 2)

父親的話現在猶在耳畔,他終於明白原來父親早就看透了自己兒子的誌向,可能李向所做的一切都在自己父親的預料之中,這才有了當時的談話。他雖然迂腐,但並不傻。父親的告誡和兒子的聰慧讓他明白今後不管做什麼事情,都應該去考慮一下李向的想法,這樣做不但自己不會做出糊塗事,相反可以從旁幫助自己的兒子。

想通了這些,李義很自覺的閉上了嘴,他知道自己沒有這方麵的天賦,還是跟著兒子的想法比較妥當。

高士廉說完李義,也不管他,轉過頭對李向道:“向兒,你說說你現在的看法,老夫參詳一下。”

李向沒有什麼好隱瞞的,將自己的想法說了一遍,最後道:“舅父,其實聽不聽朝廷的調遣不是現在最主要的事情,即使陛下知道我沒有接旨,他也不會貿然的將我怎麼樣。現在問題出在皇後這邊,她要我帶兵護送她道江都,這件事情非常棘手。”

高士廉一邊聽李向的說法,一邊快速的思考著。

他看完信的第一反應就是楊廣已經開始懷疑李向了,因為這次調兵南下剿匪從根本上說一點兒道理都沒有。

江南朱粲造反早就過去了幾個月,朝廷一直也沒有出動大規模的兵馬去征剿。究其原因無非就是朝廷現在入不敷出,根本沒有錢糧可以調遣一支訓練有素的部隊出擊。

可問題是現在朱粲已經雄踞江南一方,占領了三州之地,而且都是扼住長江要塞的所在,如果朝廷還無動於衷的話,就會給天下那些反抗楊廣的人一個信號,朝廷已經沒有能力對付他們了,就等於是示弱。

示弱帶來的危害就是全國那些有野心的家夥都會蠢蠢欲動,甚至直接就揭竿而起,形成反抗朝廷的一次高潮,這樣對朝廷來說才是得不償失的。

所以就算朝廷再沒有錢養活軍隊,楊廣也必須下定決心派兵先把朱粲這支匪軍剿滅,說白了就是殺雞駭猴的策略罷了。

而偏偏在這個時候楊廣卻派欽差來要求李向帶著義勇軍去剿匪,這就有些蹊蹺了。李向的義勇軍是現在天下間為數不多的很正規的軍隊,這樣的軍隊紀律嚴明,作戰勇敢,不敢說一定是戰無不勝的強軍,但一定是一支訓練有素的部隊。

楊廣這時候需要李向的支持,卻有很詭異的沒有提到需要李向帶兵怎樣支持,這就有些說不過去了。

朱粲號稱已經有百萬大軍了,李向現在隻有不到兩萬的義勇軍。就算義勇軍以一當十都不可能戰勝朱粲,這明明就是去送死的。那麼楊廣到底是為什麼要怎麼做呢?

答案顯而易見,驅虎吞狼之策!

用朝廷覺得威脅到楊廣統治的軍隊去對付反抗朝廷統治的軍隊,這樣不管誰輸誰贏,對於朝廷來說都是勝利。兩敗俱傷才是楊廣最希望看到的!

自古帝王最無情,可見一斑!

可高士廉現在也有些看不透李向了,楊廣都這樣做了,他居然還說欽差的旨意不算問題,卻把蕭皇後回江都事情看的更重要,這實在是不好理解。

李向看著高士廉詢問的眼神,微笑道:“舅父心中一定很多疑問吧,其實很簡單,之所以一直沒有讓蕭皇後和錦雲公主跟著陛下一起回江都,就是因為我看出了江都一定是陛下的葬身之地,皇後和公主回去白白送死罷了!”

語不驚人死不休!

李向說完後,高士廉愣住了,就連剛剛還想著不再插手李向事務的李義都驚得大張著嘴,說不出話來。

“如何判斷?”高士廉顫巍巍的聲音問李向。

“很簡單,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陛下這幾年一直都是出在戰亂和遊樂之中,除了打仗之外,就是沉迷與享受。北方已經糜爛,相信陛下也已經看著眼中了,因此他才會回江都。可是江都一定就安全嗎?”,李向一個反問看向高士廉。

隨即又道:“北方戰亂後,民不聊生,流民到處都是,作為一個帝王,如果連自己的百姓都照顧不好的話,那他的江山注定會分崩離析,不複存在的。他現在舍棄了黃河以北大片土地,不就是選擇了放棄這些地方,準備全力經營江南嗎?”

李向開始有條理的分析起來。“江南地廣人稀,就算是江都這樣的江南重鎮,隋朝的國都也不過隻有百萬人口。這樣的大城市都沒有足夠的軍隊來保障,更不要說江南其他重鎮了。如果我是叛軍的話,就會毫不猶豫的攻擊江都,畢竟現在攻擊要容易的多。”

“至於陛下突然想到需要我帶兵去剿匪,也不完全是因為要除掉我的左膀右臂,而是因為他也看到了自己在江都也不一定安全,所以才會想到我。畢竟義勇軍的戰力陛下是見識過的。”

“而且,如果我不去江南剿匪的話,大概現在朝廷中真正能上陣的大將也就那麼兩三個了。把他們派到江南的話,江北那些造反的農民軍就會得到一定時間的修養,到時候可真就是腹背受敵,一發不可收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