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山雨欲來(2 / 3)

接完聖旨,李向毫不猶豫的將自己的那幾個智囊全都叫了回來,幾人躲在書房中密議了整整一個下午,晚上掌燈時分,大家才出來,各自匆忙的去做自己的事情了。李向最後出來抬頭望望雪後初晴的夜空,從心底重重的發出了一聲低吼。

李向不緊不慢的收拾著行李,暗影的人卻已經給無憂送來了消息,說楊廣那邊沒有其他的動作,估計這次叫李向南下是真的因為李向的做法打動了楊廣,想拉著李向一起躲開北方這片亂局。

李向聽完後真心的很矛盾,從一開始李向對楊廣的態度就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樣。李向學過的曆史告訴他楊廣是怎樣怎樣的一個昏君,有多麼荒淫無道,有多麼窮奢極欲,甚至是沒有人性。後世的磚家叫獸們隻要一提到隋亡,就會將楊廣無情的提溜出來,定在恥辱柱上,過過嘴癮。

可自從李向來了這裏,見到的楊廣並不是一個這樣的人。第一次見到楊廣,李向的印象就是,這是一個好父親。錦雲的調皮搗蛋沒有讓這位焦頭爛額的皇帝感到麻煩,相反還用最大的誠意留下李向,作為錦雲的晚班。

再後來和楊廣相處,這個人也不是沒有感情,也不是那麼隨心所欲,相反很多事情他都身不由己。不說別的,單單對李向這樣一個年紀的孩子來說,楊廣就有魄力使用他,而且說實話人家一開始根本就沒有懷疑過他。

對於李向提出的那些救國方案,楊廣能過做到力排眾議,堅決的支持,從這點來說,楊廣就不是一個無道的昏君。相反李向還真的沒有聽到多少人口中說出楊廣的壞處來。

還有北巡,對於一個身處江南花花世界的帝王來說,誰沒事幹會往荒涼危險的塞外去。突厥的不斷騷擾和朝廷內那些陽奉陰違的大臣們才是讓這個朝廷深陷泥潭的罪魁禍首。

麵對漸漸崩壞的朝綱和民不聊生的社會現狀,楊廣完全可以坐鎮江南,指揮著他手下的那些棋子們去衝鋒陷陣,可他毅然決然的選擇了親自北上,這是一種魄力,更是一種責任。

楊廣北巡其實是作為一個龐大王朝核心統治者對外族蠻夷發出的正式警告,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

當然說道楊廣弑父殺兄,得位不正,李向是毫無印象。他來的時候已經是既成事實了,況且誰敢和他說這些,因此李向對楊廣本身就沒有什麼壞的印象。

李向覺得這樣的一個楊廣,這樣的一個朝廷之所以能走到現在的地步,很大程度上並不是楊廣的問題,而是朝堂上那些成天之乎者也、指手畫腳的老東西的傑作,還有就是隱藏這整個政治背後的那股大勢力攪動天下風雨的家夥們。

西魏八柱國的後代和五姓七家的門人弟子們才是這個國家的毒瘤。楊廣隻是恰逢其會的出現在了這樣的一個曆史時期,坐在了那個高高在上的龍椅上罷了,換成誰現在在上邊,估計結局也是一樣的。

之所以李向最後還是選擇了一條和他自己初衷完全背道而馳的路,說白了有私心,但更多的是不想讓百姓們再受多年的戰亂之苦了。他是知道接下來幾年將會發生什麼的人,雖說改變不了多少,但他想試著去做些什麼,哪怕隻是將那樣的亂世早早結束一年也好。

亂七八糟想了一通,最後還是按照他們商量好的,一邊叫李建成快馬加鞭去給李淵送去密信,叫李淵帶著大隊人馬大張旗鼓的開赴晉陽,理由就是楊廣要回南方了,準備帶著李向一起走,那河南、河東這一片就成了無主之地,李向相信李淵收到這樣的信後,一定會忍不住心中的那絲欲望,跟著他的節奏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