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點點頭,王通又道:“那老朽就有些不明白了,既然都尉能夠說服陛下在民間建立書院,為什麼還要在書院中教授那些難等大雅之堂的東西呢?難道都尉就不覺得這是在侮辱先賢嗎?”
李向一愣,隨即明白了王通的意思,還是這些根深蒂固的思想在作祟啊。當然李向很清楚要想徹底改變人們的思想那不是他自己能辦到的,也不可能因為一個龍門書院就能解決的,隻能是慢慢來,潛移默化,滴水穿石才好。
他想了一下道:“老先生,在下明白先生的意思了,可在下也有一問,先生是否能告訴我,先生口中的這些侮辱先賢的學問有沒有用呢?”
王通也愣了,他本來已經準備好了一堆說辭,等李向一反駁的話,他便引經據典,將李向駁的體無完膚,最後讓李向放棄那些所謂的教材,到時候他還想要收下李向這個孩子作為他的關門弟子。
可李向這一問,還真不是他想到的那些東西能夠回答的。
王通張張嘴,一時間沒有說話,後邊那位一直沒說話的先生給他解圍了,直接道:“都尉,不管這些東西有沒有用,都不能在書院中教授,這是在誤人子弟啊!”
李向眼觀落在他身上,叫這位先生有些不自在,不過還是梗著脖子硬扛著。李向搖搖頭歎息道:“老先生,你也這麼認為嗎?”
王通想要點頭,可又想知道李向到底要說什麼,便沒有表示,李向沒有等他說話接著道:“看幾位老先生氣度不凡,舉手投足間有種自然而然的氣勢,我想幾位應該也是舊居高位之人,或者是常能接觸到朝中大人物吧!”
“那我就不明白了,幾位見過百姓們幹農活兒沒有,見過商人們如何進貨售賣沒有,見過鐵匠如何打鐵,木匠如何蓋房沒有?”李向一連問了幾個問題,叫三人一下子不知道他這是要說什麼。
李向微笑道:“老先生們的學問一定是最好的,應該是博古通今,無所不知了,可你們不知道百姓們是如何生活的。”他起身走到窗邊,用手指指遠處的青山農田道:“這片土地上有我們的百姓,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為的就是能有口飽飯吃,有間屋子住。”
“但要是遇到了天災,地裏的莊稼沒有好的收成的話,他們的生活就沒有了著落,那時候他們會幹什麼?”李向說著說著眼睛便慢慢的露出了滲人的精光,轉身對三人道:“沒有吃的,沒有住的,他們要活下去,就得去搶別人的,就得讓更多的沒有飯吃,沒有屋住。”
“這樣一來,窮人越來越多,他們沒有了東西,商人用什麼來做生意,慢慢的,商人沒有了錢,他們也會變成窮人。這麼多的窮人聚在一起,國家要麼花錢來養活他們,要麼就隻能靠他們自給自足。老先生們,你們知道他們最後會幹什麼嗎?”李向淩厲的眼光掃過三人迷茫的臉上,一字一句的道:“他們,會,造反!”
三人身子同時顫抖了一下,眼神躲閃著李向,雖然還是不清楚李向說這些和書院有什麼關係,但他們知道李向說的還真的有些道理的。
李向繼續道:“也許幾位覺得我有些危言聳聽了,可事實就是這樣,大隋有多大?有多少這樣的人?我想你們也應該大體上有些了解吧。不說遠的,就咱們河南郡,今年農民就有七十多萬啊。他們要是沒有了吃的住的,造起反來,朝廷能擋得住嗎?”
“李都尉,好了,我知道你說的情況,可這和書院有什麼關係?”王通身後的另一個先生有些不耐煩了,直接就問了出來。
李向哈哈笑道:“好,問的好,那我就說說和書院到底有什麼關係。”他回身坐到王通身邊道:“老先生,相比你來書院後也看過我編寫的那幾本教材了吧,應該也知道書中都說的是些什麼了,那我就要請問老先生,難道我書中寫的那些真的沒用嗎?”
王通回想一下自己剛剛看到教材時還有些不敢相信,這是一個郡的都尉使自己撰寫的,雖說很多都看不懂,但作為大儒,還是有些眼光的,他識貨,這套教材確實不錯。可惜他是孔子傳人,怎麼能允許在書院中教授這樣的東西呢。
現在聽李向這麼一說,他忽然覺得書中有些東西還真的好像很有用處的。李向之前發明的拚音、阿拉伯數字都已經證明,這些東西確實能方便百姓,可就是這些東西實在難登大雅之堂。他有些猶豫,不知道怎麼回答李向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