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6喪心病狂(2 / 2)

他好好的想了半天,終於發現自己的機會又來了,要是這次再能把握住的話,說不定離自己的那個目標就更近一步了。想到這些他自己都有些興奮了,這段日子他還真是鴻運當頭啊。

想好了就要幹,他憑借著之前經常去弘文館去見虞世南的時機,認識了弘文館中的以為大儒,叫王通(注1)。

王通老家就是龍門縣人,少時便成名在外,年少時西遊洛陽,麵見隋文帝,上陳《太平十二策》,被隋文帝譽為天才,後來又效仿孔子作《續六經》,名動天下,後來便被楊廣封為弘文館學士,風光一時無兩。

可惜王通雖有大才,但楊廣卻不像他父親一樣,對王通的建議並沒有采納多少,王通誌不得抒,一氣之下,便辭官遊曆去了。當然要是李向要是知道那個在辦公室裏吹胡子瞪眼睛教訓院正的老者就是王通的話,一定會大吃一驚的,他的名氣還算可以,但和他孫子比起來就差遠了。因為王通的孫子就是後世大名鼎鼎,作出《滕王閣序》的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估計現在還在娘的肚子裏呢。

虞養正也不知道用了什麼辦法,居然拜在王通名下,成了他的弟子之一。要說王通的弟子還真的是桃李遍天下,魏征、薛收、溫彥博、杜淹、杜如晦、陳叔達這些初唐時的英傑們都叫他老師。

可惜李向的到來,改變了許多,魏征到現在還沒有認識他呢。

虞養正一心想求功名,借著學院需要發展的幌子,再次給他的老師去了一封信,言辭懇切,想請老師出山,來學院指導。還別說王通接到信後,還真的動了心思,這些年自己也走了不少地方,這還是第一次覺得楊廣辦了一件正事,好事,於是沒有猶豫就答應下來,還給自己的兩位在弘文館的朋友去了信,叫他們也一道來書院。

就這樣,龍門書院建成後最高規格的教師團應運而生,三個弘文館的大儒啊!這下可把虞養正高興壞了,他接到老師的回信後,便大張旗鼓的在學生間開始宣傳,又和現有的幾位先生們說清楚將來學院的前景。

可是他忽然發現要是老師現在來的話,看到李向的那些教材和教授的東西,一定會生氣的,最後他決定,還是不能按照李向說的做,於是他便私自改了教材,告訴先生們不能教授那些東西了,還是以傳統的東西為主。

本來這也沒什麼事情,老先生們都很歡迎他這麼做,可問題就出在了曲先生身上。

這個曲先生也是遊曆名山大川已久的人,這次剛剛回到蜀中老家,準備好好休息一段時間的,沒想到從一個遊方郎中那裏聽說了李向的事情,又打聽到龍門學院正在籌建。

他便有了些想法,準備了幾日後,再次啟程上路,朝著龍門而來。一番跋涉後,到了龍門他便打聽李向的事情,跟他聽說的不相上下,而且越聽越對李向有了些興趣,最後決定在龍門住上些時日,見見李向再走。

正好趕上學院找先生,他也沒有固定收入,便自薦到了書院當起了學長。等他見到李向的那些教材後,便驚為天人,心中更是對李向好奇了。一開始他也不是太明白教材中的東西,可是他喜好鑽研,一段時間後生生叫他鑽研出一些知識,這下他才知道李向的教材是多麼的有用。

他就成了學院中第一個接受了李向新教材的先生,進而帶動了他教授的那些學生們也開始如饑似渴的學習。可是好景不長,沒幾天正趕上虞養正要廢止新教材,這下曲先生不幹了,便找虞養正理論,最後兩人誰也說不過誰,虞養正一氣之下,便憑著他院正的頭銜兒,將曲先生除名了。

本來曲先生教授的那些學生們大多數都是從晉陽來的,對李向有種莫名的信任,再加上曲先生不遺餘力的教授他們新東西,他們便對曲先生也是好感頓生。曲先生一被除名,學生們就不幹了,便集體去找虞養正要說法。

虞養正見這麼多學生都被曲先生收買了,心中大怒,一想要是等老師來了一看,還有這麼多學生鬧事,那他可就麻煩了,一不做二不休,幹脆連學生們也除名了。

當時正好柔兒的娘生病了,她不在,便躲過了一劫,可惜她回來後,對她好的曲先生已經走了,那些她熟悉的夥伴們也不知所蹤,最後連她都有些朝不保夕了。虞養正還在學生中安插了幾個自己的心腹,便知道這個柔兒也是曲先生的人,便想找個理由將她也打發掉,可惜柔兒並沒有犯錯。

虞養正便想辦法要將柔兒趕走,就有了不給她飯吃,甚至上課期間經常無端的將她叫出來等等行為。

PS:王通(注1):字仲淹,著名教育家、思想家,諡號“文中子”,龍門縣通化鎮(今山西省萬榮縣通化鎮通化村)人,《太原王氏通譜》第四十八世。其弟王績,其孫王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