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3散樂(二更)求訂閱(2 / 2)

突然繩子一晃,蝴蝶姬有些不穩就要摔下來,連李向都以為她要出事,誰知道蝴蝶姬用力一蹬繩子,騰空而起,同時兩個壯漢迅速將兩根木樁擺好位置直立在那裏。蝴蝶姬落下來正好踩到繩子中央,穩穩當當。

眾人長出一口氣,隨即便大聲喝彩,連李向都不禁跟著鼓起掌來。

蝴蝶姬的表演並沒有完,接著居然在繩子上開始起舞,李向還以為她會表演走鋼絲呢,看到這些,他心裏開始佩服老祖宗們真的是太有本事了,想想那一世,心裏真的很慚愧,我們丟掉了多少民族傳承的精華和國粹啊!

不管李向怎麼想,蝴蝶姬在繩子上不停的上下翻飛,再配合上兩對翅膀的舞動,整個畫麵美到窒息。最後一下,她用力將兩對翅膀往身前一合,瞬間放手。慣性的力量將她整個兒人都彈著像前飛了出來。而且下落的過程中身後的翅膀開始散落星星點點的碎末,在陽光下相當刺眼,華麗之極。

眾人看呆了,隻有楊侗不經意的歎了一口氣。

蝴蝶姬落下後,對著眾人一施禮說道:“獻醜了!”然後盈盈退在一邊。其餘藝人倒是見怪不怪了,隻是象征性的鼓鼓掌。玉兔又回頭看看問道:“下一個呢?”

“俺來吧!”肌肉壯漢往前一站,對著眾人施禮道:“俺叫巨猿漢,接下來要表演呈力伎。”說完一揮手,蜂腰漢子還有兩個小孩子也都走了出來,對著眾人道:“我叫蜜蜂郎,他們是雙生子,我們一起表演!”

李向聽聽他們的名字就知道都是按照動物特點來起的,也挺期待接下來的表演。

四人走到場中央,巨猿漢一揮手,又有幾人抬著不同的道具走了上來。他看了一下,對蜜蜂郎一點頭,蜜蜂郎會意,拿起一根長竹竿,又拿起一個圓形頭箍,將竹竿插在頭箍一邊的環形孔裏,來到巨猿漢身前。

巨猿漢一屁股坐倒在地,低著頭,叫蜜蜂郎將帶著長竹竿的頭箍戴在頭上。然後坐直身體。長竹竿有三丈多長,一立起來就左右搖晃開了。

李向心裏一顫道:“不會是要爬上去吧,這可不好掌握平衡。”

果不其然,蜜蜂郎大喝一聲,往後退了幾步,迅速的朝著巨猿漢跑來,快到近前時,一個縱身就跳到了竹竿上。更加厲害的是他是頭下腳上倒掛著上去的。看過剛才蝴蝶姬的表演,再看這個眾人都沒有多大興趣。

誰知道蜜蜂郎並沒有停下,就頭下腳上的用腿上的力量往杆頂爬去。這時大家才有些吃驚。正著爬估計有些膽量,爬過樹的人都會,可倒著爬就不一樣了。

更叫大家驚奇的是那根竹竿韌性很強,蜜蜂郎隻要稍稍一用力,就會左右搖晃起來,而且越往上搖擺的幅度越大,同樣下邊的巨猿漢需要承受的壓力就越大。看到這裏眾人又開始慢慢來了興趣。

蜜蜂郎的目標是杆頂,所以快到的時候,幾乎就是在左右晃到與地麵平行的位置上爬行著。看的人心驚膽戰的,生怕力道大了,一下便被拍在地上了。

這邊刺激,那邊巨猿漢更刺激,感受到杆子晃的厲害了,他大叫一聲,從坐著變成了站著。他這一動,那個竹竿兒便有了動力,直接越過水平線,彎到了地麵上去了。

蜜蜂郎沒有一點兒驚慌,繼續往杆頂努力。眼看就要到的時候,他卻大叫一聲,巨猿漢聽到聲音,便開始搖頭晃腦起來。這一下可真的像是隨風飛舞的柳條一樣,蜜蜂郎跟著竹竿沒有一點兒規律的晃來蕩去。

李向不但佩服蜜蜂郎的勇氣和膽量,同時也佩服巨猿漢的力量。

這樣晃了一會兒,巨猿漢抬起頭,伸出手在身體前麵,張開手掌,似乎等著什麼。

不一會兒眾人便開始驚呼起來,李向仔細看了一下,還真的嚇了一跳,原來蜜蜂郎就在剛才左右不穩的情況下,居然還把外麵穿的那件外罩脫了下來,交給了巨猿漢,露出了裏麵的衣服,竟然真的是仿照蜜蜂的樣子做的。

李向瞪著兩眼竟然沒看到他是怎麼脫的,便扭頭隨口和楊侗說了一句,這人伸手敏捷,一定是個江湖高手。

楊侗低聲道:“現在不要說,有人看著咱們呢。”

李向仔細觀察了一下,等著表演完了這個,才看看楊侗。本以為結束了,誰知兩個雙生子也去挑選了道具,這次不是一根竹竿,而是兩根,也是插在頭箍上,左右各一根,接下來更加刺激,讓李向不得不感歎,真的是神乎其技啊!

散樂(注1):雜技藝術在中國已有2000多年的曆史了。在漢代被稱為“百戲”,隋唐時叫作“散樂”。唐宋以後,為了區別於其他歌舞和雜劇,才稱為雜技。

隋唐時期的散樂有馬戲、鬥雞、動物戲,空中伎、呈力伎、繩伎、拔河,還有球戲、弄劍、弄丸、劍器、胡旋和幻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