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廣點點頭,想了想又問道:“那你說說看,當今天下是個什麼樣子,百姓要怎麼樣才能生活的更好?”
楊廣想到了李向曾經說過,不是隻有朝中的重臣才有好的辦法解決天下的事情,其實每個百姓的建議才是最直接反應他們心中想法的,用好了百姓的建議,天下就會少掉許多想不到的麻煩。所以他問無憂建議。
無憂沒想到說到了這麼大的話題,便想了想李向和長孫無忌經常討論時說的話,再加上自己的理解,便說道:“陛下,民女見識淺薄,說錯了陛下不要怪罪。其實民女覺得做好三件事,天下百姓便會對陛下感恩戴德的。”
“哦?哪三件事,說來聽聽。”楊廣本來隻是想驗證一下李向說的話,沒想過真的能聽到比較好的建議。
“首先,讓百姓可以活下去。其實天下百姓都是一樣的,他們要求的不多。有吃的,能活下去,他們就很開心了。”無憂伸出一根手指說道。
其實無憂都沒有發現她現在說話的語氣、神態和動作居然像極了李向。
“百姓們年年都盼望風調雨順,就是希望自家地裏可以多打一些糧食,除了繳納賦稅外,可以一家人吃飽,甚至有些餘糧,他們就滿足了。”
看看楊廣聽的認真又說道:“這很難嗎?對於朝廷來說其實不難,但對百姓來說就很困難了。朝廷的賦稅不要一加再加,地方的官吏不要任意的增添名目,不要欺負他們,他們每年就可以穩穩當當的活下去了。可是朝廷的旨意發下去,有多少官吏能做到呢?”
無憂說著搖搖頭道:“十不到三,所以很多百姓依然沒有飯吃。”
楊廣知道這是實情,他也想改變,可是眼下他做不到。
無憂又伸出第二根手指道:“其二,工有活兒做,商有貨賣,百姓有餘錢。”
無憂忽然抬頭看著屋梁說道:“李公子曾經說過,如果天下每個從商的人每日都有貨物買賣,一進一出,便可有大量的銀錢流動起來,朝廷也不會被錢財困擾,百姓也不會為生活所難。所有做工的人都可以有活計幹,他們既能把手藝傳承下去,也為自己找到了飯碗,天下自然就越來越好了。”
楊廣已經適應了李向的各種說法,這時聽到這是李向的說法,便點點頭道:“有理,那第三呢?”
無憂伸出第三根手指道:“第三,士有書讀,才有所用。”
無憂笑笑看著楊廣道:“陛下已經看到了李公子現在建成的書作坊,這就是他做的第一步,他要讓所有想讀書的人都可以買的起書。百姓們讀了書,就會知道禮義廉恥,就會懂得長幼尊卑。他們會懂得感恩,會知道是陛下讓他們活的更好。”
看著楊廣眼神中的憧憬,繼續說道:“他們沒有別的能力來回報陛下,隻能用他們的學識來一點點的讓朝廷,讓這個天下更多的人知道陛下的隆恩。他們有的繼續教授年幼的學子,有的可以入朝為官,有的著書立說,歌頌陛下的豐功偉業,這樣的朝廷和天下,難道陛下還會有什麼擔憂嗎?”
“好啊,好啊,朕服了!”楊廣激動的鼓掌叫好。他是服了麵前的小女子,也隻有這樣的人才能配得上李向。
“朕答應你,幫你的忙,但是朕也要你答應朕,以後你要把李向說的話給朕一字不漏的記下來,朕要時時看看這個愛卿到底還有多少好的辦法,讓朕的天下更加安穩。”
無憂一聽說答應了,便拜倒在地謝恩。
楊廣說:“隻可惜你是女兒身啊,不然朕也要封你的官,這樣吧,朕賜你一塊玉牌,以後隻要李愛卿有了什麼新的言論,你便可直接進宮告訴朕,誰見到這枚玉牌都不會攔你的。”說著從身上取下一枚玉佩交給無憂。
無憂再一次謝恩。
楊廣知道今天時間已經不早了,便起身回宮,無憂摸著玉佩,心裏卻是開心極了,有了楊廣的保證,起碼李淵那邊是不會再說什麼了。
帶著欣喜的心情,無憂回了高府。
第二日上午,一個內監帶著聖旨早早的便到了高府。高老太太領著長孫無忌出來接旨,沒想到人家聖旨是給無憂的,又去把無憂叫來,才宣旨。
楊廣旨意中說讓無憂每天記錄李向的言語,彙集的差不多了就送進皇宮去;另外說無憂的婚事自有皇帝做主,到年齡時便會賜婚,其他的一概推掉;最後還封了無憂為錦慧公主,一切待遇與錦雲無異,並且賜高府更名為公主府,由民部派人前來翻修。
高家所有人都激動不已,隻有無憂心裏卻想的是李向現在的安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