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市大事記(1984.11—2009.12)(1 / 3)

序言

本大事記是為寫作小說《滬吉訶德和深桑丘——戲說中國股市二十多年》做準備而編。從最初的股市——靜安櫃台市場到 2009年是 23年。如果從上海交易所成立的 1990年開始算是 19年。

我參看了網友“悠悠白雲”收藏的帖子《中國大陸股市 17年大事記》 1,但是找不到作者。筆者也看過網上轉載的張誌雄的《中國股市 17年》2以及其他一些文章。在定稿之前,我看到了阿奎的《喧嘩與騷動——新中國股市二十年》 3。該書史實較為詳盡,我參考阿奎的書為本大事記添加了一些內容(一千多字)。小說中前幾節內容( 1988-1991)的寫作也參看了阿奎的書。本人在此向以上作者致謝。本大事記還包含關於法人股市場、櫃台市場、 h股市場、次貸危機等內容。各種惡性事件也是本大事記重點,筆者希望本大事記是到目前為止惡性事件最全的大事記。技術上,筆者將前後關聯的事件盡可能地放在一處敘述。另外,筆者還提供了《滬深股市走勢圖 1990.5—2009.5》(參看封底),同時減少了行情的文字敘述。希望本文有助於讀者對中國股市的認識和理解,歡迎讀者批評指正。

1991年及之前

(1) 1984年 11月 14日,上海飛樂音響公司“小飛樂”股票發行。小飛樂是改革開放後我國公開發行的第一隻股票。 1986年 11月,*接見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董事長約翰·範爾林,贈送了一張飛樂音響的股票。雖然有報道說深寶安和北京天橋成立股份製企業更早,但是發行股票,小飛樂在先。

(2) 1985年 1月 14日,延中發行 500萬股,認購火爆。

1 行情和政策敘述較多,忽略了一些重大事件,比如德隆事件。見 http://gugu199.blog.163.com/blog/static/ 3063229520089972310607/。

2 分析討論有深度,作者經曆的事件突出,但是作為大事記,內容缺很多。離股市較遠的鐵本事件反倒被重點討論。見 http://www.pinggu.org/bbs/dispbbs.asp?boardid=57&id=163747和 http://bbs.kkio.com/ viewthread.php? tid=226761&page=1&authorid=59936。

3 阿奎。 喧華與騷動——新中國股市二十年[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8。

(3) 1986年 9月 26日,上海信托投資公司靜安營業部提供小飛樂和延中股票櫃台交易,交易冷清。當時上海有 140家企業發行了股票,可是被批準交易的隻有這兩家。

(4) 1986年,深圳開始股份製改造。

(5) 1987年,深圳籌建深圳特區證券公司。

(6) 1988年 4月 1日,深圳發展銀行在特區證券公司的櫃台上開始了最早的證券交易。

(7) 1988年 12月,萬科發行股票。萬科是第一個由國營企業改製而來的股份製企業。隨後金田、安達、原野(世紀星源的前身)等也陸續發行股票,和發展、萬科構成“老五家”,一起並於深圳特區證券公司櫃台交易。

(8) 1988年 3月,由高西慶、王波明、李青原、王巍、劉二飛、茅桐、王大偉、盛溢共 8位留美學者寫的白皮書《關於促進中國證券市場法製化規範化的政策建議》傳到了政府。 1988年 7月,由宮著銘、張曉彬主持起草的《中國證券市場創辦與管理的設想》被提交給中央高層。 1989年 3月,半民間機構聯辦(開始叫“證券交易所研究設計聯合辦公室”,後來改為“中國證券市場研究設計中心”)成立。

(9) 1989年,通貨膨脹嚴重,居民存款達到 7 500億,被視為籠中虎,對“虎患”的擔心助長了股市的誕生。

(10)

1990年 3月開始,深圳流行股票黑市交易。 1990年 5月 18日,深圳政府發布公告“加強證券市場管理,取締場外非法交易”。

(11)

1990年 5月 29日,為了抑製上漲,深圳推出漲停板製度——漲跌不超過 10%。後來又縮小範圍,特別是縮小漲幅限製。

(12)

1990年 11月 21日,深圳提高印花稅,由賣出征收 6‰改為雙向征收 6‰。同時把漲停板由 1%改為 0.5%。為的是限製買家投機。

(13)

1990年 12月 8日,深圳股市在深發展帶領下,掉頭向下,持續了長達 9個月的跌勢。

(14)

1990年 12月 1日,深圳證券交易所試營業(因為申請沒有批),老五家開始交易。

(15)

1990年 12月 19日,上海證券交易所開業,老八股開始交易。它們是:延中實業、真空電子、飛樂音響、愛使股份、申華實業、飛樂股份、豫園商城、浙江鳳凰。上海綜合指數基點為 100點,當天開盤 96.05點,之後無量空漲,年終收於 127.61點。

(16) 1991年,上海股市穩步上漲。深圳股市一直跌到 9月份才開始反轉。

(17)

1991年 6月 1日,為了托市,深圳股市印花稅從 6‰(雙方)下調到 3‰,但是股票仍舊繼續下跌。

(18)

1991年 6月,寶安由“寶安聯合投資公司”改名為“深圳寶安企業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其實寶安聯合投資公司於 1983年成立,成立時就按股份製運作。

(19)

1991年 7月 3日,深交所正式開業。

(20)

1991年 10月 31日,首家 b股深南玻 b公開招股。

1992年

(1) 1992年 1月 19日,*同誌南巡,鼓勵股市試驗,由此推動中國股市第一個大牛市。

(2) 1992年元月開始,上海出現股票認購證。 30元的認購證 4次搖號,由此產生大批百萬富翁,股市開始快速擴張。

(3) 1992年 5月 21日,上交所取消漲停板限製(開始是 1%,後來是 0.5%),上證指數(即滬市綜合指數)從前日收盤的 617點升到 1 266點,漲幅高達 105%。其中輕工機械漲幅最大,達 450%。上漲動力主要是股票稀缺和拆細。

(4) 1992年上證指數創下新高 1 429點,深圳綜合指數創下新高 312點。那時候還沒有深圳成份指數。接著股市擴容加速。

(5) 1992年 6月 20日,人行深圳分行再次發布公告,全麵披露深原野主要股東潤濤公司非法竊取控股地位、虛假投資、非法逃彙、大量占用公司資金等問題。 11992年 7月 7日,深原野股票正式停牌。此後深原野重組更名為深圳世紀星源股份有限公司。潤濤公司董事長彭建東於 1993年 10月 14日在香港被捕,罪名是“侵占、挪用公司資金”。 1995年 9月 28日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依法對該案進行了審理,以侵占、挪用公司資金罪,判處彭建東有期徒刑 16年,附加驅逐出境。

(6) 1992年 8月 5日,深圳市郵局收到一個 17多公斤重的包裹,其中居然是 2 000多張身份證——用於認購新股。

(7) 1992年 8月 10日,為認購新股,百萬申購者雲集深圳排隊認購,因組織不好,發生暴力衝突和舞弊事件——8·10事件。此後深滬股市首次大跌,8·10事件催生監督機構。

(8) 1992年 8月 11日,四川省證券中心發行了第一隻可轉換債券——工益轉券,很快被1 參看深圳檔案網網頁:http://www.szdaj.gov.cn/pcyj/pcds/szzqjysdfylc/312.html。

熱炒。接著鹽化、金路等 8隻非上市公司股票流向市場,形成的非上市股權交易市場——紅廟子市場。

(9) 1992年 10月 26日,國務院證券委員會(簡稱證券委)成立,*任主任,周道炯任副主任。同年 10月底,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證監會)宣告成立,首任證監會主席是劉鴻儒。 1998年 4月,二者合並。 1999年正式施行的《證券法》進一步明確了我國以證監會為核心的集中統一的監管模式。

(10)

1992年 11月,上證指數跌到 386點,從高點下來跌幅 73%,之後開始回升。深圳股市類似。

(11)

1992年 7月 1日,staq法人股市場開業,隨後不久 net法人股市場開業。 1993年夏天,法人股交易開始火爆。投資者主要分布在成都、長沙、北京、沈陽等地。由於政策原因,不久變冷。

(12)

1992年 10日,深寶安發行中國第一隻可交易的配股權證。此權證被長期惡炒。不久,深寶安又發行了中國第一隻可交易的可換股債券。

1993年

(1) 1993年元旦前後,深滬指數再漲, 2月再創新高,上證指數達到 1 558點;3個月從低點上上漲 303%。深圳綜合指數漲到 360點(相當深成指 3 422點)。

(2) 1993年 6月 29日,青島啤酒第一家 h股上市公司在香港正式招股上市。

(3) 1993年,全國各大省會城市相繼出現證券公司營業部。新增股民遭遇第一次大熊市——因為通貨膨脹嚴重、銀行加息,預期上市公司業績變差。

(4) 1993年 7月至 8月,深圳因房地產公司業績較好,深圳綜合指數從 190多點反彈到 330多點。滬市表現平平。隨後兩市因股市擴容和法人股困擾,一路下跌。

(5) 1993年 8月 6日,上海證券交易所 a股采用集合競價。

(6) 1993年 8月 18日,新股認購由購買申請表方式改為和存款掛鉤方式,後來改為全額預交款方式。此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全國有許多認購專業戶提著裝滿鈔票的箱子,乘飛機飛來飛去認購新股。認購後低價轉讓存單套現。

(7) 1993年 8月 20日第一隻投資基金——淄博基金上市。它很長時間被當作股票炒作,價格 4~5元。

(8) 1993年 9月 30日,寶安宣布持有上海延中普通股超過 5%,開中國收購上市公司先例。

(9) 1993年 12月 17日,證監會公布《上市公司送配股的有關規定》,限製送股和配股比例。配股比例不超過 30%,配股時淨資產收益率不得低於 10%。滬市因此大跌 117點。

1994年

(1) 1994年 1月,在上證指數從 800點一路下滑的背景下,界龍實業卻逆勢而上,連拉 32根陽線,後來莊家以連續暴跌方式出貨,套住無數跟莊者,製造了一起莊股經典戰役。網上傳說莊家叫馬曉。 1998年 4月 8日起,西安航標谘詢有限公司炒作海鷗基金賺了 6 000多萬,但是卻受到證監會沒收所得並罰款 200萬的處罰。後來這種純技術方法坐莊很少見了,坐莊的大多利用基本麵,並和上市公司配合。

(2) 1994年上半年,受通貨膨脹和加息影響,股市一路下跌。深交所宣布暫停新股上市,劉鴻儒宣布“四不”政策(即 55億新股上半年不上市、當年不征股票轉讓所得稅、公股不流通、上市公司不得亂配股),但是作用短暫,對大勢影響甚微。

(3) 1994年 6月,哈歲寶成為第一家上網競價發行股票。

(4) 1994年 7月 29日,上證指數跌到 326點,收於 334點,深圳綜合指數跌到 900多點。 7月 30日,人民日報發表證監會與國務院證券委關於穩定和發展股票市場“三大政策”,導致 8月 1日股市反轉。三項救市措施是:年內暫停新股發行與上市;嚴格控製上市公司配股規模;擴大入市資金範圍,包括外資入市——真正外資入市是大約 10年後的 qfii。那時候,股市沒有漲停板限製,指數有好幾天每天漲 20%左右。

(5) 1994年 9月,上證指數漲到 1 052點,不久回到 600點附近。深市表現稍差。

(6) 1994年 9月,法人股配股權可以轉賣給個人,湘中意等股票的轉配股權證因延期被惡炒。正股價為 7元左右的悅達股份,權證價格竟高達 15元。

1995年

(1) 1995年 1月 23日起,深交所采用成份股指數。 1994年 7月 20日是基準日,基準日指數為 1 000點。

(2) 1995年 2月 23日,發生國債期貨 3·27事件。以萬國證券為代表的空頭和以中經開為代表的多頭在國債期貨市場對賭存款貼補率,萬國證券賭輸違規砸盤,其老總管金生因此坐牢。

(3) 1995年 3月底,周道炯接替劉鴻儒任證監會主席。

(4) 1995年 5月 18日,國債期貨非理性上漲,市場被關閉。受此影響,上證指數三天內從 582點上漲到 926點,然後很快跌回,重歸熊途。熊市延續到 1996年,這段時間滬市好過深市,深市於 1996年年初創下新低——成份指數 940點。

(5) 1995年 8月 21日,長虹轉配股悄然上市,上交所受到譴責。

(6) 1995年的 8月開始,四川長虹走強,帶動業績好的股票上漲;同時,深圳的蘇常柴和深發展受到追捧。上海概念和浦東概念退居二線。

1996年

(1) 1996年年初,通貨膨脹消失,隨後銀行利率降低; 3月開始,滬深股市走出大牛市。 3月 4日,上證指數大漲 8.87%。3月 5日,中國證監會發出通知嚴厲打擊操縱期貨市場和期貨欺詐行為,該通知使期貨市場的資金湧進股市。 4月 1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公告稱,今起不再辦理新的保值儲蓄業務。

(2) 1996年下半年,股市瘋長,特別是垃圾股瘋長,沒有漲停限製,莊家操縱明顯,瓊民源就是一例。為此,管理層采取一係列打壓股市措施,被稱為“ 12道金牌”。

(3) 1996年 12月 12日,深成指創出新高——4 522點,而上證指數達到 1 258點。

(4) 1996年 12月 16開始實行 10%漲停板製度;也是 1996年 12月 16日,《人民日報》刊登了特約評論員的文章《正確認識當前股票市場》,股市連續 4天跌停板, 6個交易日從 1 258跌至 867點。深市類似。

(5) 1996年 12月,開始新股網上認購。

(6) 1996年,深圳成份指數上漲 225%(原因之一是漲幅較大的深發展占權重較大),上證指數上漲 65%。

1997年

(1) 1997年 2月 18日,上證指數大跌 8.91%。2月 19日,*逝世消息傳出, 2月 20日,股市先跌後漲,從最低點 870點上漲 5.39%。

(2) 1997年 2月 27日,瓊民源因業績做假被停牌。該股從 1996年 2月 5日到 1997年 2月 27日的一年時間裏,股價由最低 1.55元(複權後),直衝至最高 26.4元。以收盤價計算的最大漲幅達到 15倍,停牌前其股價仍高居 23.49元。隨後,董事長馬玉和被判刑三年。 11999年 6月,瓊民源經挽救變身為中關村,股票開盤價 37元多,最高到達 38元。中關村高價配股後,價格曾到過 44.8元。到 2008年 11月跌到 3元多。政府為違規行為賣單,最後虧損的還是股民。

(3) 1997年 3月至 5月,在深發展、四川長虹的帶領下,滬市指數從 870點一路攀升至當年最高 1 510點。深成指創出 6 103點的曆史最高點——此高點到 2006年年底才被突破。

(4) 1997年 5月 9日,印花稅調升至 5‰。

(5) 1997年 5月 16日,國務院證券委確定 1997年股票發行額度為 300億元。

(6) 1997年 5月 22日,國務院證券委、人總行、國家經貿委規定嚴禁三類企業入市。

(7) 1997年 6月 6日,人民銀行發出通知:禁止銀行資金違規流入股市。在一係列降溫政策的作用下,大盤還是呈現高位強勢整理。

(8) 1997年 6月 17日,深發展賀雲受到證監會處罰,被認定為“證券市場禁入者”, 5年內不得在證券界內任職,其錯誤是違規動用深發展資金炒作深發展股票。深市龍頭深發展的高成長原來也有水分!同時受到處罰的是申銀萬國證券公司董事長闞治東,其錯誤是操縱陸家嘴等股價。原來兩人在兩大交易所競爭時做出了“重大貢獻”。戲劇性的是, 2002年,賀雲和闞治東兩人同被深圳政府委任以重任——分別任南方證券董事長和總經理。南方證券此前因坐莊等問題造成巨大資金黑洞。兩人未能扭轉殘局,反而因繼續坐莊哈醫藥和哈飛,造成更大資金漏洞。闞治東因此入獄,20天後被釋放。

(9) 1997年 7月 1日,香港回歸祖國。7月 1日休市,7月 2日滬市跌 4.10%。

(10)

1997年 7月 2日,泰國宣布取消泰銖對美元的聯係彙率製,實行浮動彙率製。東南亞金融危機拉開序幕。

(11) 1997年 6月,周正慶接替周道炯任證監會主席。

(12)

1997年 8月 15日,國務院決定:滬深交易所劃歸中國證監會直接管理,但是地方櫃台股市仍然由地方政府管理。

(13)

1997年 8月至 9月,山東體改委想統一山東櫃台市場——青島證券交易所、淄博自動報價係統、濟南產權交易所,並和其他幾個省的產權交易所聯合,可是計劃不久流產。隨後全國櫃台股市,包括 staq和 net如同棄兒,紛紛大跌。

1 參看中國收藏熱線網頁:http://www.997788.com/bbs/_166332_1____1_1.html。

(14) 1997年 10月 8日,國務院原則通過《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暫行辦法》。

1998年

(1) 1998年 3月至 4月,國務院下發關於櫃台股市出路的內部文件,鼓勵深滬上市公司吸收合並櫃台市場質量好的股票。山東櫃台市場表現好轉,隨後,清華同方吸收濟南產權的魯穎電子上市,同濟科技吸收淄博自動報價係統的萬鑫上市。有些櫃台股後來轉到深滬交易所上市,比如山東的萬傑、藥玻、南山等。但是原流通股作為內部職工股,3年後才能上市。

(2) 1998年 3月 23日,第一批大型證券投資基金啟動。金泰、開元、興華、裕陽、安信等五大證券投資基金和南化轉債、絲綢轉債兩個可轉換債券相繼登場。最早的小盤基金深天驥,深藍天、廣東華信、廣東南方等基金陸續撤牌。

(3) 1998年 3月 24日,央行第四次降息。此後分別在 7月 1日和 12月 7日作第五次、第六次降息。

(4) 1998年 4月,國務院證券委和證監會合並。

(5) 1998年 4月 22日,上市公司開始實行“特別處理”製度。深市的遼物資( 000511)成為首家 st股票。

(6) 1998年 5月以後,亞洲金融危機波及韓國和日本。我國政府從最高領導人到財政金融主管部門的官員,在各種場合紛紛表示,人民幣不貶值。

(7) 1998年 6月 4日,上證指數一路震蕩上行至當年最高 1 422.98點。深成指則表現較弱。

(8) 1998年 6月 12日,降低印花稅,單邊交易 4‰。

(9) 1998年 7月 24日,中國證券報發布國泰、君安兩大公司合並消息。君安證券董事長張國慶因為謀求君安股權被判入獄兩年,一同入獄的還有總經理楊俊。 2005年 12月,伊利董事長鄭俊懷因為同樣問題被判刑 6年,一同被判刑的還有其他 4名高管。好在他們謀求的是職工持股會的股份,判刑不重。1(10)

1998年 8月 6日至 18日,受亞洲金融危機、海外股市暴跌、特大洪水和“千年蟲”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上證指數 9個交易日內下跌 20.5%,從 1 312點直落 1 043點。

(11)

1998年 8月 27日,原東方鍋爐董事長、四川省證管辦副主任江仲生,董事長何允明等人因私分股票被定為貪汙罪,後來分別被判為死刑和無期徒刑。

(12)

1998年 10月 26日,中國證監會對 st紅光做出處罰決定。 st紅光隱瞞虧損、虛報盈利 15 700萬元,騙取上市資格。同樣是 1996年通過做假騙取上市資格的還有大慶聯誼和湖北的康賽集團。 1997年,大慶聯誼董事長張大生離奇身亡, 1999年其繼任者薛永林因貪汙和行賄被捕。 1999年 4月 27日,康賽集團董事長童施建和總經理張建萍因做假、行賄、貪汙、炒自己公司股票等罪被捕,後來分別被判 15年和 10年。

(13)

1998年 11月 25日,證監會發出通知:擬上市公司職工股一律停發;已經發行的在公司上市三年後才能流通。此舉否定了櫃台股市作為滬深股市的跳板。

(14)

1998年 12月 29日,《證券法》從初審到通過曆時 5年獲通過,自 1999年 7月 1日起實行。

(15)

1998年,上證指數年底收在 1 146點,全年微跌 3.97%,深成指跌幅較大。報上說 1998年漢城股市漲幅( 46%)世界冠軍,而事實上, 1998年全世界漲幅冠軍是濟南產權——指數從 190漲到 270,漲幅約 90%。

1 參看騰訊網頁轉載《21世紀經濟報道》的文章:http://finance.qq.com/a/20081204/002842.htm。

1999年

(1) 1999年 1月至 4月,股市繼續下跌。

(2) 1999年 2月,宣布 staq和 net擇期關閉。 1999年 9月,兩網關閉。這期間兩網股票暴跌。曾經到過 12元的 staq的恒通跌到 0.11元,曾到過 12元的 net的東方實業跌到 0.2元,據說還有的股票瞬間到過 1分錢;少部分股票如海航、蜀都、建北後來經重新發行和重組到滬深股市上市了;其餘股票 2001年進入三板市場。此後兩網股民上訪不斷。

(3) 1999年 5月 8日,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被炸。 5月 10日股市開盤,上證指數下跌 4.36%。

(4) 1999年 5月 19日,開始了著名的 5·19行情。從這一天開始,滬深股市走出了一輪強勁的上揚行情,高科技概念股清華同方、東大阿爾派、深科技、風華高科……被熱炒;網絡概念開始流行,東方明珠、中信國安、廣電股份等網絡概念股再三漲停,但是絕大多數股民不知道上漲的原因。

(5) 1999年 6月 1日,b股降低交易印花稅,當日上證 b指大漲 8.54%。

(6) 1999年 6月 14日,在股市連續上揚,超過 1996年最高點後,證監會官員發表講話,指出當前股市上升是恢複性的,上證指數當天再漲 4.14%。1999年 6月 15日,《人民日報》第二次在頭版發表特約評論員文章《堅定信心,規範發展》,指出近期股市是正常的恢複性上漲,各方麵要堅定信心,發展股市,珍惜股市的大好局麵,次日上證指數再漲 5.23%。

(7) 1999年 6月 23日,上證指數突破了保持 6年的高點 1 558點,創下曆史新高 1 606點。 6月 30日,上證指數從最高點 1 756點回落。上證指數從 1 047點直上 1 756點,漲幅 67.72%,深成指漲 94.21%。

(8) 1999年 7月 1日,《證券法》開始實施,股市大跌。6個月後回調到低點 1 341點。

(9) 1999年 7月 9日,農商社、雙鹿、蘇三山、渝鈦白成為第一批 pt公司。

(10)

1999年 9月 9日,三類企業再度獲準進入資本市場。

(11)

1999年 9月 10日,滬深兩市上市股票突破 1 000隻。

(12)

1999年 10月,申能國家股回購。

(13)

1999年 10月 27日,國務院批準保險公司間接進入證券市場,證監會同時宣布國有股年內配售規模和定價標準。 1999年 12月 2日,國有股配售試點啟動:中國嘉陵、黔輪胎進行試點。1999年 12月 6日,財政部有關人士指出:國有股減持辦法將出台。

2000年

(1) 2000年開始,因為政府對國內股市持保護態度,擔心擴容壓力,大型企業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江銅、中鋁、中國人壽等紛紛到香港上市。長期以來,國內市場在服務於國企改革指導思想下,接納了很多爛企業。

(2) 2000年 1月 6日,三大報發表證監會主席周正慶的文章《為建設發展健康、秩序良好、運行安全的證券市場而努力》,股市第二天上漲超過 3%。

(3) 2000年 2月 13日,證監會發布向二級市場投資者配售新股的通知,第二天大盤接近漲停。

(4) 2000年 2月 15日,第一個百元股億安科技誕生,兩天後創出 126元新高。一周後跌到 100元以下。公司原名深錦興,後被廣東億安科技借殼,聚各種高科技概念於一身。 2001年 1月 10日,證監會宣布:因億安科技股票異動(其實大漲在一年前),正在查處其涉嫌操縱案。股票從 40多元連續跌停板。後來查明,億安科技老總羅成動用 18億,利用 4個公司賬戶炒作億安科技股票,獲利 4億多。2001年 4月,證監會決定處罰:沒收違法所得 4.49億,另外罰款 4.49億。2001年 8月 20日,《財經》雜誌披露羅成逃跑。 2003年 9月,其他 5人獲刑 2~3年不等。

(5) 2000年 2月 21日,海南凱立公司因申請上市被拒起訴證監會,理由是:證監會對其收入不真實的判斷是錯誤的。凱立贏了官司,但後來上市還是失敗了。

(6) 2000年 2月 24日,周小川接替周正慶任證監會主席。

(7) 2000年 3月 14日,證監會宣布轉配股 4月起逐步安排上市。 4月 3日東方明珠、外高橋等第一批轉配股上市。當初通過轉配股權證買了東方明珠、國脈通訊、武漢長印、深科健等轉配股的股民,意外地大賺了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