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著名企業在人才網上登了一則招聘廣告,要招聘一名有能力處理敏感事務的高級職員。因為這家公司的知名度很高,給出的薪水也很高,所以前去應聘的人也非常多。在等待麵試的大廳裏,所有的人都在高談闊論,誇誇其談,希望自己的才華能夠引起公司重要人物的關注。
因此,大廳裏麵非常嘈雜,以至於絕大多數人都沒有聽到廣播裏那個微弱的聲音:“我們想招聘一名有著安靜天性以及敏銳觀察力的人,聽到這個指示的人可以進來拿聘書。”
其中,隻有一個年輕的男孩除外。他從進入公司的那一刻開始一直保持沉默,安靜地坐在大廳的一個角落裏。當聽到那個廣播的時候,他立即站起來走進了房間,並成功地拿到了聘書。
很多時候,我們一直都在苦苦地追尋著成功的足跡,奮力捕捉著機遇的靈光,但是當成功正在召喚我們的時候,卻因為沉浸在浮躁的世界中忽視了它的聲音。
因此,要想受到成功的垂青,需要耐得住寂寞,把心靜下來,專心等待成功來敲門。
當然,耐得住寂寞,並不都像上例那麼簡單,很多時候,它需要我們長期的與寂寞相伴,才能成功。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裏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第一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的含義是,做學問成大事業者,首先要有執著的追求,登高望遠,明確目標與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這也是人生寂寞迷茫、獨自尋找目標的階段。
第二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作者以此兩句來比喻成大事業、大學問者,不是輕而易舉、隨便可得的,必須堅定不移,經過一番辛勤勞動,廢寢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帶寬也不後悔。這也是人生的孤獨追求階段。
第三境界“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是說,做學問、成大事業者,必須有專注的精神,反複追尋、研究,下足功夫,自然會豁然貫通,有所發現,也就自然能夠從寂寞王國進入自由王國。這也是人生的實現目標階段。
由此可見,大凡成功者都是孤獨而執著的。耐得住寂寞,是一個人思想靈魂修養的體現,是難能可貴的一種風範。
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相繼發表以後,各種宴請、采訪、簽名就包圍著他,使他極為苦惱。這時,托爾斯泰正準備寫一部揭露和抨擊沙皇專製製度的長篇小說《複活》。
為了專心致誌地寫好這本書,有一天,他把傭人叫到跟前,對他說:“從今天起,我‘死’了,就‘死’在我的房間裏。不過別忘了給我送飯。”
從此,托爾斯泰把自己鎖在屋子裏,集中精力寫作。每當有人來拜訪他時,傭人便顯出十分悲痛的樣子對客人說:“先生死了,死在誰也不知道的地方。”
漸漸地,社會上都傳說托爾斯泰神秘地死去,來訪者也因此而絕跡了。
9年過去了。1891年,世界文學史上的巨著《複活》脫稿,作者托爾斯泰也同時“複活”了。
名利、浮華會使一個文學家、科學家很難再有大的進步,因為這些東西不僅會浪費文學家、科學家的時間、精力,還會幹擾他們的心靈,使他們不能靜下心來做自己的東西。正因為此,才會有以一些真正的“大家”才會不惜多次搬家,來逃避這些東西。
托爾斯泰的“死去”和“複活”,形象地告訴我們:要想成就一番事業,必須要學會給自己一條冷板凳。
耐得“寂寞”,孤獨守一片乾坤,是一種境界。因為,這種“耐得住寂寞”的思想,無疑是一種強勁的動力,給你上緊奔騰的發條。
當你沉迷於各種應酬而卻感覺並無所得時,你應該考慮把自己的心靜下來,去體驗一下與寂寞為伴的滋味。也許你會得到一些意外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