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你的身體會說話(1)(1 / 2)

身體語言是一種無聲的語言,人在不經意間流露的眼神、動作以及體態所暗示的真實意圖,往往都會通過身體語言流露出來。在現實生活中,身體語言無處不在。一個小小的眼神,一個簡單的手勢,一個細微的動作……人們無時無刻不在向別人表達著自己的意願、透露自己的思想,傳遞著自己的信息。

會說話的不隻是嘴巴

有人說,在人際交往中,會說話的不隻是嘴巴,會表意的不僅是言語。事實上,人的身體也會說話。比如,人們的眉毛、眼睛、脖子、肩膀、手、足的每一個動作以及著裝配飾都在透露著無聲的語言。這些身體語言千姿百態、十分微妙、非常有趣。所以,你在與他人溝通的時候,即使不說話,也可以憑借對方的身體語言來探索他人內心的秘密。

著名詩人席慕容有一次在重慶北溫泉休假時看到一對夫妻吵架,便對同行的人說:“我發現那個吵架的女人很有表演才能。她有一些很好看的動作:比如,她哭的時候肩膀聳動得很厲害;聳肩的同時,我看到她的頸項伸直,頭微微朝下,腮齶間有顫動,表露出‘忍氣吞聲’的信息。”

應當說,席慕容很認真地觀察了女方吵架時的神態和動作,並且非常了解身體語言,從中感受到女方的委屈和無奈。與有聲的語言相比,許多無聲的身體語言更能引起他人的同情與共鳴,很多時候,身體語言有著有聲語言所無法比擬的表達優勢。因而,當有聲語言無法或不適宜表達某種情感時,可用身體語言來暗示對方。

比如,有時在業務談判中,開始的時候氣氛良好,後來對方提出苛刻條件,且喋喋不休,軟磨硬泡,而你根本無法接受其條件,又不想破壞已經建立起來的友好關係。這時,你就可以采用背往後靠、雙臂環抱的姿勢告訴對方:我的耐心是有限的,而且原定的計劃也不能更改。這樣,對方可以從你的身體語言中讀懂你暗示的,從而采取相應的對策。又比如,在討論會上,當講到事情的要害處時,發言人有時會突然由坐姿改為站姿,這往往是在暗示講話內容的重要性,以引起聽眾的注意,這種方式比口頭提醒要高明得多。

總的來說,在人際交流的過程中,更多的信息是通過身體語言傳達的。科學研究證明,在人際交流過程中,55%的信息都是通過身體語言傳達的。事實上,不管你談話時抱著什麼樣的心理,你的身體都會把這些信息透露出來。因此,你在與人交流溝通的時候,不僅要用嘴去說,用耳朵去聽,還要學會用眼睛去看,用表情和動作去表達。可惜的是,人們在日常交往的過程中,往往過於注重用嘴巴去說,用耳朵去聽,而忽略了身體語言,使得交流溝通的效果大打折扣。

小王是一名銷售人員,有一天他去拜訪一位客戶。在客戶的辦公室裏,兩人談了很長時間,對方好像對他所推銷的產品很感興趣,不住地點頭,最後還說:“你有時間可以把你們的產品資料拿來,我好好研究一下再買”。可是奇怪的是,對方自始至終都用一隻手撐著下巴,有時還會翻一翻桌上的文件。不過小王對此沒在意,還認為對方已經同意購買,就高高興興地走了。不料小王下次興致勃勃地拿著產品資料和合同去見該客戶的時候,卻被客戶毫不留情地拒之門外。

可見,人們所說的話反映的其實不是簡單的表麵含義,它們經常伴隨著的一些身體語言卻往往透露著說話人的真實意圖。所以,當你在與他人進行交流的時候不僅要注意對方的口頭語言,更要用眼睛去觀察他人的身體語言所傳遞的無聲語言,這樣你才能更全麵、更真實、更準確地了解對方的內心世界,窺探出對方的情緒和氣色所蘊藏的內涵,從而使雙方有效、和諧地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