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證明課堂上確實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習慣於布置完一個任務後在課堂上充當看客。很少對小組情況進行了解。組內成員間都做些什麼事情,好學生、中等生和後進生究竟應該怎樣分工,教師如果對這些不進行相應地指導,那麼即使是小組合作,也隻會成為好學生的專場。小組討論或表演後,教師缺乏科學、合理的評價和激勵,學生會對這種形式主義失去興趣。
二
對策一:合理分組
要進行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必須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小組成員的組成一般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即小組內各成員間性格、性別、學習成績和學習能力存在差異,由於每個小組都是異質的,這樣使得全班各小組之間產生同質性,這就是合作學習的分組原則——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組內異質為小組成員互相幫助提供了可能,而組間同質又為全班各小組間的公平競爭打下了基礎。小組規模要適當,盡量做到讓每一個學生在討論中都有發言的機會,避免優等生一言堂的形式主義,一般控製在4~6人之間。
對策二:教師要適當,適時的指導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應該把真正的主導權歸還給學生。教師應該成為學生學習的向導和促進者,有時還是學習的合作者。在一開始,我並不能真正做到把課堂歸還給學生,看到學生講得不透徹的地方,總會情不自禁地讓他們停止討論,然後自己開講。後來發現,其實我隻要在關鍵地方給出一些提示,還是有很多學生能給出完美的解釋的。而他們解決問題的滿足和成功感遠不是我所能給的。當然,教師不能做甩手掌櫃,不能隻當旁觀者,教師要適度參與、適時指導。否則課堂上會一團糨糊,亂糟糟的,達不到預期效果。此外,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成績的提高,還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獨立思考、表達、傾聽、勇於參與等能力。
對策三:設計合理的活動,活動多樣化
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精心設計小組合作學習活動,提出適當的問題。不能搞形式主義,一些過於簡單的或者太難的題都沒有必要進行小組合作教學。活動要注意多樣化,可以是小組討論、對話表演、作品展示等,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這是小組合作式語法教學最關鍵的一環。在教學中應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階梯式任務,使小組教學活動能夠有效進行。
對策四:建立科學的評價、激勵機製
合作學習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作為評價的最終目標。把學生個人計分改為小組合作計分,把小組總成績作為獎勵和認可的依據,形成“組內相互合作,組間相互競爭”的局麵,使得整個評價的重心由鼓勵個人競爭達標轉向小組合作達標。這樣,增強學生的團隊意識,並且每個人的價值和重要性都在小組成績中得以體現,從而取得更好的成績。在每次表揚過獲勝小組後,我還會讓學生找出本節課表現優異的學生,再進行表揚,這樣可以在小組內樹立榜樣,激發組內競爭,以調動每個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打消個別學生依賴別人完成任務的思想。
總之,教師應該以學生的發展為基礎,從實際出發,拋卻形式主義,實施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活動,使自己的課堂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