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農村厭學小學生的成因及轉化對策(2 / 2)

2.給予信任的力量

歌德有這樣一句名言:“你失去了財富,你隻失去了一點點,你失去了名譽,你就失去了很多,你失去了勇氣,你就什麼都失去了。”這句話說明信心對一個人的曆程是如此重要。青少年處於生理和心理的成長階段,當他們遇到挫折和困難時,使厭學學生進步,重新樹立起自信心是轉化工作的關鍵。我常用的方法是:給他們心理暗示“我能行”。

3.品嚐參與的快樂

人隻有參與了才會有感悟,動手了才會有收獲,我們應鼓勵厭學學生廣泛參與到班級或學校活動中。以此給他們創造成就感的機會,讓每一類學生都能嚐到成功的喜悅。班裏一位男生課堂上常調皮搗蛋,是老師、同學不喜歡的學生。我接手這個班級後,經觀察分析,發現他那樣做其實是從內心深處想引起老師、同學的注意。於是我改變以往老師訓斥的方式,利用學校每周開展班級誦讀經典評比的平台,指導他誦讀一首簡短易記的五言古詩,讓他在全校師生麵前誦讀展示。第一次,我及時肯定他做得很好,班上表揚他為班級爭光,並鼓勵他下次堅持做好。後來,他得到大家的認可,漸漸改變了上課不專心的壞習慣,學習成績也進步了。實踐說明,多給厭學小學生提供創造成功的機會,恰當地運用榮譽激勵,倡導集體榮譽幫助被團隊接納,肯定個人榮譽,激發進取心,從而不斷進步。

4.保護脆弱的自尊心

少年兒童的自尊心非常脆弱,我們“要小心地像對待一朵玫瑰花上顫動欲墜的露珠”,隻有嗬護自尊心,厭學小學生的轉化才有希望。在使用表揚、獎勵、賞識的同時,教師要使用“懲罰”手段,讚賞能給予孩子自尊與自信,懲罰需要尊重與信任。懲罰不是傷害,不是心理虐待、歧視,讓學生難堪,打擊孩子自信心的體罰。

5.形成家校合力

爭取家長的配合,形成教育合力,是轉化農村厭學學生的重要環節。以往老師家訪或學校召開家長會,老師都是向家長“告狀”,會後學生免不了被家長一頓責罵甚至體罰,這樣讓學生更遠離老師和家長,師生關係形成對立,在家長和學生之間人為地設置障礙。學校要轉變思路,把家長會變成學生才能展示會,發現學生愛表現,學校就創設表演舞台,定期召開誦讀經典美文展演活動、讀書沙龍等。

總之,造成農村小學生厭學的原因很多,教師隻有結合學生的個性心理特點,以極大的愛心貼近學生的內心,消除厭學小學生的心理障礙,把學校、家庭和社會資源有機結合起來,才能幫助厭學小學生逐步打開成功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