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探究性學習,突出思維訓練,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探究性學習是具有參與性和體驗性,並在教師的指導下展開的有嚴密學術性的創造活動。在此活動中,學生通過自主地參與獲得知識的過程,培養探究能力,持探索未知世界的積極態度。例如在進行觀察植物細胞質壁分離和複原的實驗時,學生在探究性學習中,提出可以將蔗糖溶液改成鹽水,將洋蔥表皮細胞改用美人蕉的花瓣的方案,究竟哪個方案更好?學生經過分析、思考、比較和實際操作,發現鹽水能更快地使細胞質壁分離,而且效果比蔗糖溶液好,並且美人蕉的花瓣比洋蔥表皮細胞製片更容易且現象更明顯。這是一次較簡單的探究性學習過程,但帶給學生的是學習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點燃學生科技創新的思維的火花。
四、賦予學生實驗設計的獨立性,培養學生科技創新能力
在生物教學中,生物教師充分賦予學生動手的機會和權利,不但要使學生會做實驗,而且要讓學生學會設計實驗,通過實驗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不斷提高創造能力,讓學生走出課堂,自行項目、設計並自主實驗。例如高二學生自行設計兩件參賽福建省青少年科技創新作品《環保型金線蓮栽培基質的探究》,設計以環保型的金線蓮栽培基質——花生殼培育金線蓮,以小石頭為定植物,用淘米水澆灌,探求一種比較適宜金線蓮生長的栽培基質,促進金線蓮生長。《變廢為寶,防治木棲性白蟻》利用生活廢料發酵,通過一係列生物化學反應,讓香蕉皮和黃瓜皮混合在一起發酵,解決黃瓜皮在發酵過程中產生的胺類等有臭味,又縮短發酵時間。通過鹽酸的對照實驗,發現不是pH值會影響生物生命活動,應該是混合發酵過程中產生的物質達到防治白蟻的目的。通過進一步觀察,發現發酵產物對樹木不會造成損傷,也不會造成新的汙染,在森林生態係統中應用,不失為一種好的滅蟻材料。
學生在操作過程中必須進行閱讀、觀察、比較、思考、設計、試驗和完善等,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責任感促使他們想方設法地戰勝困難,盡量尋找解決問題的新途徑,在生物教學中,開闊思路,增強自信心,圍繞學生“自主學習策略”和“學習環境”兩方麵進行教學,大大提高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使課堂成為和諧的“生態環境”,使學生敢想、敢說、敢於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