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想象中的原子結構就是如此,外表看起來很平凡。如果你用自己的慧眼去細細觀察,仔細體會,那麼你會有更多、更大的新發現。它們正等著我們通過努力去探索它們,揭開一個又一個神秘的“百寶箱”。
片斷二:(《我與原子家族的對話》)
——進入原子
在公元××××年,我被上級授予一個重要任務:進入原子內部,探清它的內在結構。一周後,我被優博士發明的縮小機縮小了,並在電子顯微鏡的幫助下順利進入了原子內部。
——與核外電子的對話
進入原子內部我第一個遇見的是核外電子,我不能靠它太近,因為它帶負電。雖然這些電荷對正常人來說沒什麼,但對被縮小幾百億倍的我來說卻不同尋常。“你好啊!電子兄。”我站在遠處叫道。“你是……”電子遲疑地問道。“我是人類!……”未待我介紹完畢,電子叫道:“哦,哦!我早聽說有人類會來,沒想到這麼快就能見到你。”……
——與原子核的對話
“原子核兄啊,你好啊!?”我叫道。“你好,剛才你與電子兄的談話我都聽見了,可惜你離得太遠,沒聽見我喊你。”原子核道。“那沒什麼,我可以進入你的內部嗎?”“那沒問題,不過得繞開電子……”在我進入原子核的一瞬間,我被電流擊暈了……
——與質子、中子的對話
當我醒來時,我身邊多了幾個圓圓身子的東西,我想:他們一定是質子和中子了。
“你們是質子和中子嗎?你們看上去真像一對雙胞胎啊!”
“你錯了!我們不是雙胞胎,隻是體重和外形比較相像而已,但本質差異很多:我帶正電荷,他們都叫我質子,而它不帶電,我們叫他中子。”質子說。
“那麼,我還能進入你們的內部嗎?”我問道。
“非常歡迎!隻怕你進不去。”
……
我恍然大悟,因為我的身子跟他們差不多大小。我的任務最終以失敗告終。
學生的創造力是無窮盡的,單從他們的標題就可了解,如《原子看病記》、《電子爭奪戰》、《解決微粒星球大戰》、《氯鈉之爭》……給他們空間,他們將發揮自己的全部能量,煥發真我風采。
在研究課上,有少部分同學反應一般,學習活動不積極,了解後發現,他們認為這種課程模式使原本死氣沉沉的課堂富有生活氣息了,教室上到處充滿了活化分子,尤其是原本活躍的學生,主動發言、討論、動手的機會多,活動能力明顯增強了,但個別個性內向的同學的情況卻沒有明顯變化,尤其對班容量較大的班級而言。並且,有時課堂氣氛雖然活躍,對一部分學習自覺性差的學生學習效果仍不顯著。這些現象說明,教師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應從更多方麵充分備課,要積極注意對每一位學生的引導作用,讓更多學生參與到活動中。這樣,學生方能如水中的魚,在知識的海洋中盡情暢遊;如矯健的雄鷹,在新課程的天空中振翅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