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授法,就是教師通過口頭語言係統傳授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教師講課既要有嚴密的科學性和邏輯性,又要符合語法規範性,注意語言藝術、肢體藝術,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在較短時間內獲得較多知識。如在學習《空氣》這一課題時,用講授法敘述兩百多年前,法國化學家拉瓦錫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空氣成分的過程。教師在運用講授法時要注意控製時間,避免隻是教師講、學生聽,要合理分配時間,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討論法,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小組為單位,學生圍繞某一主題進行討論發表意見而共同學習的方法。例如在講授《金屬材料》課題中,教師引導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和教材中提供的相關資料進行討論:為什麼菜刀用鐵製作而不用鉛製作?銀的導電性比銅好,為什麼電線不用銀製作而一般用銅製作?等等。這些問題與現實生活的聯係比較緊密,學生通過討論得出合理結論。教師在實施這一教學方法時,要明確討論要求,使學生的討論始終同繞主題,要鼓勵學生勇於發言,相互切磋。討論結束後,教師要及時做出總結。
談話法,是最古老的教學方法之一。談話法並不直接傳授知識。而是根據教學內容提出問題,激發學生尋求正確答案,當學生做了錯誤的回答之後,教師不直接進行糾正,而是提出補充問題,引導學生認識與改正錯誤。在談話法中,教師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經驗和知識回答提出的問題,借以鞏固舊知識,獲得新知識。這種方法較易於集中學生注意,激發積極的思維活動,強化教學效果。運用談話法,教師要做好充分準備,談話要有計劃性,提問的問題要明確,難易要恰當。利用問題激發學生思考、探索,促使學生開動腦筋,從而掌握有關化學知識,提高教學效率。
2.訓練技能、技巧的教學方法
訓練技能、技巧的教學方法主要有:實驗法、練習法。
實驗法,就是通過化學實驗(演示實驗、分組實驗)學習化學知識的方法。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實驗可以幫助學生形成化學概念,獲取知識和培養能力,有助於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科學態度和科學的學習方法。初中化學教材中的一些概念、理論是以實驗揭示的,要做好教材的演示實驗,在演示實驗時要讓全班學生都看清楚,實驗操作要規範,並注意啟發引導學生從觀察實驗上升到抽象思維。
比如教師演示測定自磷燃燒前後質量變化的實驗時,要求學生認真觀察,然後學生分組測定白磷燃燒前後質量的變化,通過多組的演示實驗事實,推導出質量守恒定律的內容。分組實驗要求學生做好預習,仔細觀察實驗現象。依據所學知識進行分析、判斷,認真做好記錄,填寫好實驗報告,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對於選做實驗和家庭小實驗,在課外活動中老師指導和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完成,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善於自學和勇於創新的意識。
練習法,就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鞏固知識的基本方法,重要的化學用語、化學基本概念、化學基礎理論、化學計算和化學實驗操作等,都需要有計劃地加強練習,達到鞏固知識、訓練技能、發展智力和培養能力的目的。
總之,在教學中要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根據教材內容及班級實際,在教學設計中做出靈活選擇,做到“教學有法”與“教無定法”的最佳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