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新課改下高中化學教學拾零(2 / 2)

(1)問題是否有利於教學整體目標的實現;

(2)問題本身目標是否明確,立意是否鮮明;

(3)問題是否符合教學進程的需求;

(4)問題時機和問題展示方式是否符合學生心理需要。

4.應用信息反饋原理調整教學

化學教學與其他學科的教學一樣,隻有通過反饋信息才能實現調控。化學課堂教學是要在規定時間內達到一定的教學目的,能否達到這個教學目的,需要在課堂上隨時了解教學現狀,找出現狀與達到目的之間的差距,為改進教學提供依據。這就必須應用反饋信息原理作為主要手段,以便經常取得反饋信息,對課堂教學做到有效控製,保證教學過程處於最佳狀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從學生反饋的信息,例如:課堂提問、實驗操作、課堂練習及學生的臉部表情變化等,進行改變和調整教學,對教學進行有效控製。因此,教師必須采取多種方式方法,引導學生提供正確的反饋信息,迅速而有效地調整教學,保證課堂教學過程的信息流處於最佳傳輸狀態,取得最佳教學效果。

5.上課時要有“堵”的機智

從教學方法論的角度說,“堵”是一種控製手段。教學中恰當地運用“堵截”,可以有效地控製教學過程中的信息輸入量、學生的思維走向及教學的節奏、勢態等。就像水庫一樣,經過大壩的堵截,既控製了水的流量,又控製了水流的方向。

從辯證法的觀點看,“堵”和“疏”本是對立統一的兩個方麵。水渠的例子是非常形象生動的,正因為堤岸的堵截作用,水才形成了水流順渠而下發揮疏導作用,無堤則無渠而言,無土者則無疏而言,它們對立統一、相輔相成,是一個有機整體。

課堂上,教師麵對的是一個學生群體,這個群體中的每個學生的思維習慣、角度、方法、層次不盡相同,因此思維難免正誤混雜、主次並存。這就要求教師不僅具備“導”的駕馭能力,而且具備“堵”的應變能力。當學生思維偏離解題方向時,教師應及時地引路導航、暗示誘導;當學生提出多種解法時,教師要及時分析、評價,選擇優劣;當學生的思維所依據的材料不實、推理不嚴或思維片麵時,應適時插入“這樣對嗎?”“有沒有例外?”等簡短問話,以激起反思,必要時,還可適當舉些反例,否定思維的錯誤走向,“堵”住思維的漏洞。

6.運用信息技術強化反饋檢測

快反饋、強矯正是提高學生學習質量的重要途徑。利用計算機貯量大、速度快、交互性強的特點,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和檢測,可對問題的思維過程、方式、結果的正確與否給予判斷,以矯正思維過程。例如:在傳統的習題課的教學中,教師隻能掌握一部分學生的習題情況,不容易從整體上了解學生的水平,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下的網絡教室,教師可以監控所有學生的答題情況,有利於對學生反饋過來的答題情況作出及時評價;在化學方程式書寫的教學中,利用化學方程式書寫練習課件,學生在學校或在家單機練習,正確與否一輸入電腦就知,不僅可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培養自學能力,而且能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