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對高中物理情境教學的幾點思考(2 / 2)

三、幽默型情境

幽默能給人帶來輕鬆愉快、回味無窮的感覺。一位幽默且富有較強教學技能的教師,能夠在帶給學生知識的同時,拉近與學生之間的關係,形成愉快的課堂氣氛。例如在講解物體自由落體運動時,會涉及反應時間問題。老師在課堂上任何不經意的幽默問話,都會讓學生有短暫的時間做出回應,而這段時間,猶如物體自由落體中涉及的反應時間。既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又可以生動形象地引導學生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

四、故事型情境

故事型情境,乍一看應用於物理教學似乎不太恰當,或者說物理教學在設置故事情境時會受到很多限製而難以實行。但是,將故事型情境編排在物理課堂導語部分,是再好不過的選擇了。作為一門不斷探索與發展的學科,其自身必然會存在許多令人驚歎的科學發現與人文精神。物理學家在追求真理與科學的道路上上下求索的時候,怎麼會沒有動人的故事發生,怎能沒有激勵人的故事出現呢?任何一項偉大的發明,都飽含物理學家不懈的奮鬥與追求。如果將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定律,伽利略研究自由落體實驗以趣味性故事的形式講給學生聽,就能彌補純粹物理知識講解的枯燥性,同時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

五、經驗型情境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設置生活情境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從自己身邊的現象中發現物理知識,發現物理問題,使學生帶著解決問題的動機自主進行探討和研究,從而引出物理知識和物理原理,這樣不僅可以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而且對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具有重要作用。比如在學習《光的折射定律》時,可以設置這樣的情境:在河邊抓魚時,為什麼總是抓不住呢?比如在清晰的小河中撿小石子,為什麼撿到的不是看到的那一個呢?還有如果把筷子放在清水中,為什麼看到的筷子好像斷了呢?這些現象是什麼原因呢?同學們有沒有發現或者考慮過其原因呢?這樣通過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引入《光的折射》,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而且可以促進學生在生活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總之,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教材做深入挖掘與理解,重新賦予其鮮活的情感價值並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與情感體驗精心創設不同類型的情境。這些行之有效的物理情境不僅能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且能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鍛煉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最終使他們形成終身學習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朱述鈞.高中物理情境教學探討.物理通報,2011(8).

[2]陳鴻.新課程下高中物理“情境——探究——建構”教學設計研究學科教學(物理).浙江師範大學,2011(學位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