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高中曆史教學方法(2 / 2)

三、曆史課的討論法

怎樣組織和開展課堂討論一直是曆史教學的難點,如何使討論更有效、使學生更積極?我認為有以下討論法值得學習。第一,對抗式討論法。每次討論前,先設計一個學生感興趣的題目,把學生分成正方和反方兩大組,要求他們查找資料,準備論據,並進行分組討論,互相補充完善本方觀點。在課堂上進行辯論時氣氛熱烈,學生思維清晰,而且拓展了課本知識,學生往往意猶未盡。第二,開放式討論法。圍繞某一中心問題,教師要鼓勵學生立論有據,史論結合,言之成理。學生在發表自己的看法時,可以是課本中現成的觀點和結論,也可以是學生自己的看法。可以有一種結論,也可以有幾種結論。開放式討論往往能激發學生打破傳統思維模式,真正形成自己的東西。第三,假設性討論法。教師設計一個討論問題,要求學生把自己假設性地放到那個時代背景中,進行假設性體驗。這類問題多與學生日常生活掛鉤,一來有利於改變學生對曆史科的看法,二來容易激發學生討論的興趣,使學生有話可講。如講《新潮衝擊下的社會生活》一課時,我們可以播放周傑倫的《上海1943》,並利用裏麵的歌詞“消失的舊時光1943/在回憶的路上時間變好慢/老街坊小弄堂/是屬於那年代白牆黑瓦的淡淡的憂傷”,涉及課本提及的近代建築風格,就可以假設:如果時光倒流,你來到1943年的上海,你會看到哪些現象?你最想做什麼事?你覺得這些東西出現的原因是什麼?它反映了什麼問題?麵對熟悉和喜愛的歌星和歌曲,學生討論的熱情和興趣定會大大提高,發言也會十分熱烈。

以上是高中曆史教學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教學方法,如何做到常中有新、舊中有新,是我們共同麵對的課題,有待繼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