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解決西部農村地區高中“聽”“讀”兩種課型滯後的狀況
西部地區如貴州省的高考英語聽力出現近8年(2004—2011)時間停考的狀況,導致聽力課停上,閱讀課單純的講授成語法或翻譯課。要改變英語“聽”“讀”兩種課型偏執的失誤做法,真正抓好課堂教學思維的改變,需要把教師的教學理念轉化為培養學生終身語言素質的教學思維。
3.培養高三畢業班學生的複習綜合測試能力
我們希望通過研究有效活動,運用好微課堂的複習模式,發展高三學生複習迎考的測試能力。
四、微課堂(Microclass)模式實踐操作
項目實施過程中,根據已經確立的實施總原則“一主題、三側重”,結合多元智能理論逐步有序地開展課堂研究,結合課題分段實施“高三板塊複習教學“微課堂”(主題課堂)模式、高二語言四技能”微課堂”策略研究,以及高一語言定位培養“微課堂”(主題課堂)模式等。
1.高一定位語言基本能力培養
該階段“微課堂”(主題課堂)模式著力於培養英語語言基礎能力,如語音拚讀技能、書寫基本功及活動能力(如表演能力、肢體語言能力、各類英語興趣活動參與等)。聚焦於大麵積解決語言基本能力的微課堂(主題課堂),以這幾種基本功培養模式可以為將來的繼續語言學習掃除障礙。因此,課題組在高一實驗班開展了書寫大比拚40天活動;語音以音節為單位的學習模式。在實驗班開展多項英語語言活動的能力競賽,如奧賽、新課程語言能力大賽、單詞拚讀大賽、創新作文大賽,以及以朗誦、欣賞為主題的興趣提升主題課堂。
2.高二旨在語言四技能同步提升
該階段“微課堂”(主題課堂)模式側重於語言智能的深度挖掘,結合聽說讀寫能力培養,有效實施四技能的拔升。實施過程中,開展“循環綜合式”語言主題課堂,聽音—聽句—聽段—聽文的螺旋式有效操作步步促進。閱讀能力的主題課堂提出理解替代講解,領悟習得語言的教學理念。閱讀以段落為單位逐層設問的主題課堂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從認知到實踐過渡的語言能力,兼顧所有學生的“微課堂”模式。
3.高三突出“問題發現、問題解決”教學策略
該階段“微課堂”(主題課堂)模式側重於語言問題發現、問題解決的研究,以三輪次複習時間段實施“一課堂,一主題”式的板塊複習模式。根據語言智能可再挖掘特點,結合高考教學板塊偏重,課題組有效開展了主題解決,分段達標,以學生為主體,把課堂定位於“問題發現、問題解決”的教學模式。在2008—2010屆及2012—2013屆高三實驗班分別實施研究,以語言點、語法板塊、題型板塊等三大教學任務創設“微課堂”的策略,側重培養學生語言綜合能力與測試能力,有效梳理語言點和形成技能的整體思維過程的策略開發。模式具體操作步驟是:(1)複現基本語言點的基礎上轉向高考考點的定位剖解;(2)以典型高考試題和凸現熱點的模擬試題為例,分析解題突破口及技巧;(3)配套的微型測試卷的集中檢測和考點的思維定位;(4)分析和總結有利有效的高考技巧。
推而廣之,高考的所有語言點與題型都可以采用該模式進行巧講精練,唯一不同的僅僅是我們的時間分布不同而已,對付重點熱點和高頻率出現的語言點,可以把時間延長,對於非重點低頻率出現的語言點,則縮短時間。
參考文獻:
[1]莫雷.教育心理學[M].廣東: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王道俊,王漢瀾.教育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石世學.英語考試研究[J].2008.4:40-42
本課題研究屬於2012貴州省基礎教育科學研究、教育教學實驗(課題編號:2012B236)項目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