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自主並不等於自覺,也不等於不要教師的引導。當學生不能提出更多更好的問題時,教師要有意識地進行引導。啟發學生提問的角度和方法,使學生不僅好問,而且掌握提問的方法,逐步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三、創設問題情境,培養學生問題意識
學生質疑能力的發展及培養,不僅有賴於知識和能力的基礎,而且有依賴於問題情境的設置。因此,老師要善於根據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創設新奇別致的問題情境,使學生置身於“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情境中,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提高學生的質疑興趣,以趣生疑,使學生的思維始終處於主動、積極、愉快獲取知識的狀態。教師要把引導學生質疑作為課堂教學的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保證留有一定的時間給學生質疑。無論學生提出什麼問題,教師都要積極鼓勵、引導,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質疑問難的氛圍,使學生自覺地在學中問、在問中學。如教學“分數的意義”時,為了加深學生對單位“l”的理解,讓學生拿出自備的線繩,折出它的1/3來。折好後,讓同桌比較長短。當學生比出長短後,我問:“你們還有什麼疑問嗎?”這時,有的學生問:“大家折出來的都是線繩的1/3,為什麼長短不一樣呢?”我表揚這位同學問得好,讓學生把各自的線繩拉直再進行比較,得出:各人自備的線繩長短不一,單位“1”不相等,其1/3也不相等。這樣,由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再解決問題,從中得到成功的體驗,使學生樂於提問題。
四、教給提問方法,培養學生問題意識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往往會碰到這樣的現象:有些學生缺乏提問的技巧,想提問題卻不知道該怎麼問;提出的問題往往與教學內容聯係不密切,不是關鍵性的問題。所以,在數學教學中,教給學生提問的方法也是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一個重要環節。
教師可以提供“問”的示範,特別是對低年級的學生,他們的提問都是從模仿開始的。因此,教師不僅要鼓勵學生提問題,還要做好提問的言傳身教——站在學生的角度提問,為學生提出問題做示範。相信長此以往,在教師的熏陶下,學生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所提的問題自然不會表麵化、膚淺化。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要深刻領會古人“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的道理,講究方法,努力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明確學生探求數學知識的思維活動總是由問題開始,又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得到發展的。所以,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必須切實重視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在問題中學習,使學生的素質得以全麵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