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學到高中,我們都要求學生讀古典四大名著,看一看其中的心理描寫,學到的不僅是技法,還有很多人生智慧。如《三國演義》的“空城計”“七擒孟獲”中的人物心理描寫,更是一種智慧的較量。
二、從文本解讀說心理
翻看蘇教版初中語文課本,我們發現許多描寫心理的佳作,如《我驕傲,我是一棵樹》《範進中舉》《變色龍》《明天不封陽台》《本命年的回想》等。從文本解讀心理描寫,我們發現作者用了許多心理描寫方法。心理描寫是人物內心動的一種狀態,它能直接表現人物的思想鬥爭、思想情感,有直接描寫的,寫人物內心獨白的,寫夢境幻覺的,最經典的可能就是《春之聲》之類的意識流作品。也有間接描寫的,如借助環境襯托心理的,有通過表情、動作展示內心的,有通過語言表現思想的,寫人物心理一定要注意其特定的環境,要注意其心理變化的過程和內外因條件的變化,要和人物的身份相一致。如《範進中舉》中的情節:範進辭了丈人回來,心裏想:“宗師說我火候已到,自古無場外的舉人,如不進去考他一考,如何甘心?”就很符合人物的處境與身份,一來他考了多少年,難得有此一搏,他顧不了家人餓,丈人罵的尷尬,先賭一把再說,反映了範進急切地豔羨功名富貴的心態,也為後來乍喜變瘋埋下了伏筆。在這一課最精彩的要數對胡屠戶的心理描寫,這個人物的形象有點像《變色龍》裏的奧楚蔑洛夫。他本來認為女婿是癩蛤蟆想吃天鵝肉,是罵得狗血噴頭的,後為又認為中舉的都是“文曲星”下凡,一個勢利的迷信的形象躍然紙上。
教學《變色龍》時,筆者從變色龍的特點入手,讓學生找出警官奧楚蔑洛夫在處理狗咬人事件的過程中和變色龍有什麼相同之處。學生在讀課文化中發現:奧楚蔑洛夫不同狀態下的不同心理:在不知道狗的主人是誰時,奧楚蔑洛夫五次變化說明了主人公是一個善於見風使舵、反複無常、不知羞恥的忠實走狗。在這篇文章中,通篇找不到一個想字,所有人物的心態都通過角色表演,讓作者從角色裏體悟人物,無一處直接描寫心態,但處處能讓人感覺到心態的存在,這種間接描寫心態的手法,我們在教學中要重視講解。
三、從寫作練筆說心理
當我們從課外到課內的作品中,意識到心理描寫的作用時,在平時的作文訓練中,注意引導學生根據情節的需要,經常性地剖析人物心理,寫自己,也寫別人的心態,這樣的文章才更易打動人。
如有位同學寫《考砸後》的心態,首先,他寫了天空布滿了鉛色的陰雲,天低得要壓扁了地球似的,腿也像灌滿了鉛。接著寫了他的幻覺,寫了不同人在他背後的指指點點,甚至幻想到跳樓的情節,幻想老爸揮拳過來的情景,一個累軟身竟癱坐在公園裏……
在這個片斷中,作者能寫到的事情不一定很多,但心理描寫讓讀者看到了考試的利弊,引起了每個讀者的思考。
總之,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關注心理描寫,更有效地刻畫人物形象,學生的語文化水平定會大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