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句俗話,叫作:“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意思是麵對同一件事情,內行的人能夠看到其本質,而外行的人則隻能看到表麵。這句話放在職場中,尤其是傾聽上司講話之時,也有同樣的內涵。在聽上司講話的時候,會聽的下屬不僅能聽到上司表麵的意思,還能聽到上司話語裏的“弦外之音”,領悟到上司真正要表達的意思;不會聽的下屬,則隻能像外行人聽戲一般,最多聽聽其唱腔,看看舞台上的熱鬧,聽不出上司真正想說的話。當然,前一種下屬勢必是深受上司喜歡的下屬,這樣的人聰明,一點就透;而後一種下屬則是令上司比較頭疼的,往往怎麼提示都不明白,從而枉費上司的一番心思。
這就給所有的職場人士提了個醒:有時上司把自己找來談話,雖然看似東拉西扯,沒有重點,但其實上司要表達的意思含在其中。下屬隻要認真領會,總能參透其中的意思。最忌諱的,就是迷迷糊糊聽了半天,最後懵懵懂懂地點點頭,出了門扔到一邊不再想了。這樣的員工永遠難以得到上司的提點和重用,因為他們不懂得領會上司所要傳達的精神,說大一些就是不懂得把握工作重心,總是以為上司在跟自己閑談。相比於這些“沒有慧根”的下屬,上司當然更願意與那些一點就透的員工說話,並且也會選擇他們來承擔重任。因為在上司眼中,這些人才是會抓工作重心、懂得領會精神的人。
跟每天擠公交的人比起來,小維還算幸運的——她的公司離家隻有不到兩千米遠,每天走路上下班就可以了。更幸運的是,小維發現袁總的家和自己家在同一個方向,並且離公司也很近。而袁總為了鍛煉身體,也很少開車上下班,經常選擇步行。這樣,幾乎每天下班的時候,小維都能跟袁總一起走上一段距離。有些員工可能覺得這樣比較拘束,但小維卻想得很遠,她覺得自己跟袁總相處的機會越多,從他身上學到的東西也就越多,且和其他員工比起來,自己和袁總多少算是更近一步,以後有什麼事情,也更方便開口。因此,小維
每天下班的時候,都有意識地等袁總一起回家。而袁總也很欣賞這個伶俐的小姑娘,每次在回家的時候都會招呼她跟自己一起走。原本,兩人在路上的談話大多圍繞著工作上的問題和家庭情況等展開,但是最近幾天,袁總一反常態,經常提起自己創業時的艱辛,並且總是重複這樣兩句話:“我年輕的時候也是耐不住性子,在一個公司待一段時間,覺得發展太慢,就快速跳槽到另外一個公司去。結果跳來跳去,好的前途沒有得到,反而把自己的心都跳浮躁了,並且失去了很多原本屬於自己的好機會。現在的年輕人啊,比起我們那個年代的浮躁勁兒,是有過之而無不及……”這樣的話大概聽了兩三次之後,小維終於明白了袁總的意思。原來,最近公司有些老員工按捺不住,紛紛跳槽去尋找更好的機會了。袁總心中難免為此焦慮。小維立刻對袁總保證:“袁總,您放心,您教會了我那麼多東西,我會好好跟著您的。”聽了小維的話,袁總似乎鬆了一口氣,很讚賞地對小維點了點頭。
從上麵的事例來看,小維顯然屬於那種懂得聽上司“弦外之音”的員工,當然也是令上司比較欣賞的員工。對於職場人士來說,小維也是一個很好的榜樣,是我們值得學習的員工。
很多職場人士知道“聽話要聽音”這個道理,卻不知道如何去分辨上司話語裏的“音”,不知道如何猜測上司想表達的意圖。下麵這兩點技巧,希望能夠給職場人士一些幫助。
其一,要留意上司的肢體語言。在聽上司說話的時候,除了要認真聽上司的語言之外,還要多加留意上司講話時的眼神、表情和動作。這些肢體語言往往能夠給你透露很多信息,幫助你捕捉上司的真實想法。
其二,抓住上司說話時的關鍵詞進行分辨。上司有時說話讓人摸不著頭腦,不知道哪裏是他的重點,這時一定要留意那些他反複強調的詞語,這就是表達其意圖的關鍵詞。比如,上麵的案例中,袁總一直說的那兩句話,恰好包含了對小維的勸告。
總之,職場人士在聽上司說話的時候,千萬不要拘泥於其表麵意思,而要懂得透過那些語句去捕捉其背後的意思。隻有這樣,你才能領悟到上司的“真意”,並因此而得到上司的賞識。
點“語”成金
民間有句俗語是這樣說的:“寧跟聰明人打頓架,不跟糊塗人說句話。”意思是跟聰明人說話,他能很快領會你的意思,讓你感覺很“省勁兒”;而糊塗人則很難聽懂你話裏的意思,常常讓說話的人費盡心思也達不到想要的效果。普通人之間的溝通尚且如此,何況凡事講求效率的職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