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口吐蓮花,立基為先(1)(1 / 3)

好口才的基本要求

(一)口語的基本要素。

語音:包括語調、語氣、音量以及音長,如語氣詞“呀”我們賦予它不同的情感、不同的音量、不同的音長、不同的語調等,那麼它所表達的意思也就不同。

(二)口語表達基本要求。

1.清晰。就是要清楚說的是什麼東西。當然,有時要說得幽默一點,能切入生活題材的玩笑,但最終還是要讓人清楚重點在哪裏,切忌不要拉得太遠,忘了本意,就是要說得清晰,讓人聽得明白。

2.流暢。不要有口頭禪。在日常生活或者正式報告中,有些人往往喜歡用“這個、這個”或“那個、那個”或在句子中加入太多的連接詞或語助詞,這樣通常會使句子的流暢性降低。

3.響亮。必須要明白的是,話是說給別人聽的,除非是悄悄話,有隱私。一般說話要把話音傳送到人家耳朵裏,要讓人聽得清楚,因此要響亮。在生活中,常會遇到一些女生說話都很小聲,一番對話中有時候要重複好幾遍才聽清楚她要表達什麼,這樣不僅讓聆聽者感到吃力,更表達出說話者缺乏自信的一麵,試想一下,有哪個成功的人說話聲像蚊子一樣呢?

(三)盡量選擇優雅的用詞。

說話時,注意用詞造句是很有必要的。比如說,一個嗓音不太好的人,尤其會用詞句達意,並常常有意識地將聲音的魅力恰到好處地顯現出來,於是人們很願意與他交談。那麼,若想用好詞句,具體要做到哪幾點呢?

1.說完整的詞句,不可吞吞吐吐或欲言又止,不然,會使人感到不爽。

2.不說粗話。說粗話的情況並非僅存在中低勞動階層。眾多學識深、地位高的“高級人士”認為,當自己遇到稍微不順心的事時,說一句“他×的”“狗屎”並無傷大雅。其實不然,說粗話不僅是一種玷汙自己所屬機關公司與個人形象的行為,更是一種聽覺上的汙染。

3.避免冗長無味或意思重複的言語,例如:“你明白我的意思嗎?”“你說好不好?”“你知道嗎?”也不要采用流行語、口頭禪來作為開場白,例如:“哇!”有的父母從孩子身上學到青少年所慣用的流行語,認為說了這些話就代表跟上了潮流,其實不然,畢竟年長者說一口年輕人的流行語,既幼稚又失身份。

4.不要用“嗯”“喔”等鼻子發出的聲音來表達意見,這些音調雖不是粗話,但它有傷於談話者的自尊心,而且還會打消談話者交談的積極性。

交談的原則

交談是一種典型的溝通合作方式。交談的原則,還可叫作“合作原則”或者“會話原則”,它具體包括溝通合作原則、聽說並重原則、話語明確原則、與身體語言相配合原則、隨機應變原則等5個方麵。

1.溝通合作原則

交談是一種雙向傳輸語言信息的言語活動,它所涉及當事人必須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如果沒有彼此的相互溝通和緊密合作,那麼交談不是變成了獨白,就是談不上來。首先在態度上,交談雙方要互相尊重,坦誠相待,建立起信任感,體現出交流合作的意向。

除此之處,在交談過程中,一方麵要善於激發對方的談話興趣,使對方展開話題,侃侃而談;另一方麵,也要積極反饋對方的談話,做出清清楚楚的答複,促使談話進一步擴大。因此,交談雙方要相互溝通合作,相互支持滲透。交談任何一方,都切不可言不由衷,讓另一方處於唱獨角戲或陷入自覺沒趣的難堪境地。

2.聽說並重原則

所有交談都可以劃分為說者和聽者兩個方麵。交談時說者與聽者同處一個場合,以言來語去,相互回應的方式進行言語交際。說者與聽者,可以瞬間變化,所傳遞的信息是互轉互收的。因為交談具有雙向性,所以,交談的機會、權利和任務雙方共有,說者須成功地把握說話技巧,聽者須做一個忠實聽眾。故此,交談雙方要互相配合,激發對方聽與說之間的雙向循環,互相反饋,切實做到“聽說並重”的原則。

盡管交談是雙方共同的事情,可每一方都擔負著兩個任務,也就是說和聽。你的“說”是為了對方的“聽”,你的“聽”還促成了對方的“說”。

然而我們周圍也有不少人在與人交談時卻忽視了這一點。他們置對方說了些什麼於不顧,便有的人匆忙地截斷別人講話,有的人心不在焉地聽別人談話,有的人斷章取義地對待別人談話,有的人甚至手中在做與交談無關的其他事物。

道理非常簡單,善於傾聽在無形中起到了褒獎對方的作用,是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一種必要手段。你如能耐心地聽說者傾訴,就等於給對方傳遞這樣一個信息:“你說的東西特有意義”“你是一個我喜歡交往的人。”無形中,說者的自尊心得到了最大滿足。因此,說者對聽者便能產生一個感情上的更高層次。彼此心靈間的交流使雙方的感情距離大大縮短了。

3.話語明確原則

在與聽者進行“雙向”交流時,說話的人要把自己的思想觀點講得一清二楚,明明白白。

為此,說話者必須注意:

(1)要突出重點,盡可能地簡明扼要;

(2)要富有條理,邏輯性強;

(3)要字斟句酌,最大限度地通俗易懂,力求避免任何造成聽者思想混亂的模糊字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