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罵人還用典故(1 / 2)

文海山提到唐宋那八大牛人,大家腦海裏不約而同地浮現出幾個名字:韓愈、柳宗元、蘇東坡……

他們的名字,璀璨奪目,光芒萬丈。

洪三看不起散文,難道連他們也看不上嗎?

洪三說:“咱們還是坐著慢慢聊吧。”不等文海山應承,他便坐回沙發上。

其他人,隻好跟著他,紛紛入座。

洪三老神在在地坐在那裏,讓人看了想笑。因為他實在不像個讀書人,他更像……流氓,可是當他談論學問的時候,你就會發現,他肚子裏的墨水,還真不少。

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老子一肚子的墨水,吐出來的口水,都是黑色的。

不是他故意刷存在感,可能是他獨特的戰爭經曆對他的影響太深了吧,他隻要一開口,就是些驚世駭俗的話。而且,你要是肯耐心聽下去,就會吃驚地發現,他還能自圓其說,讓人辯無可辯。

文海山說:“洪老弟,說說看,散文有什麼不好的?”

洪三清清嗓子,說:“你扯得太遠了,我所說的‘散文’,可不是唐宋那個時候的‘散文’,而是現在這些所謂作家所寫的‘散文’,事實上,我覺得沒幾個寫散文的,還有臉提那八個前輩。”

文海山隻覺臉上火辣辣地,洪三這不是在罵他嗎?他的文化散文,也是散文,他專攻散文,已經三十多年了,自問,別說跟八大家相比,就是跟現存的一些大家相比,也有所不及。

餘秋雨說他,把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尊嚴,再次喚醒了。這當然是抬舉地說法,至於是不是真的,他心裏也有一杆稱。

文海山說:“你覺得我所寫的散文,有什麼不足之處嗎?”

洪三說:“也沒什麼不足之處,就是沒有文采而已。”

文海山暴汗,文采這個東西,聽起來有點虛。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理解,你以為沒有文采,換個人來看,可能覺得文采斐然。

洪三說:“‘具官呂惠卿,以鬥筲之才,挾穿窬之智。諂事宰輔,同升廟堂。樂禍而貪功,好兵而喜殺。以聚斂為仁義,以法律為詩書。首建青苗,次行助役。均輸之政,自同商賈;手實之禍,下及雞豚。’這段話可有印象?”

文海山聽他背誦古文如數家珍,不由得驚為天人,他當然知道這段文字的出處,說:“蘇軾所寫的詔書。”

洪三說:“你看看這段文字,就知道什麼叫文采了。”

文海山說:“據說呂惠卿接到這樣一道詔書之後,心如死灰,因為他知道蘇軾所寫的文字,必定會天下皆知,那麼所有人都會以為他是‘鬥筲之才,穿窬之智’,他再也沒有卷土重來的一天了。”

洪三說:“蘇軾的文字之所以天下皆知,就是因為他的文章除了有見地之外,還有文采。現在的作者有這兩樣嗎?歐陽修喜歡邊吃飯邊讀蘇軾的文章,要是蘇軾好幾天不寫文章,歐陽修就會連飯都吃不下。現在的作者,能寫出這樣的好文嗎?”

文海山後背冷汗直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