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米多長的畫卷裏,共繪了814個各色人物,牛、騾、驢等牲畜73匹,車、轎二十多輛,大小船隻二十九艘。
牆上所掛這部分,是整幅畫的高潮至尾聲部分,上麵隻有5個人,不見車轎牛騾這些東西,畫本身沒啥好看的,要看就看畫外的東西。
文海山每次對著這幅畫,都會生發出很多知識方麵的問題,然後他便以此為原點,發散開來,然後查資料自己給自己解惑。這些年他所翻閱過的相關文字,至少在百萬字以上。
以他的學識,要跟這些“小朋友”聊這幅畫,試問誰敢接招。
文海山話一出口,大家全都盯著這幅畫在看,瞬間感覺頭大。
年輕人的知識,還處在求博的階段,就是希望不管哪方麵都要知道一些,可是知道得不多,還沒到求深的境界。說到曆史,說到北宋曆史,他們都懂不少,可是細到牆上這幅畫,他們真不敢說自己有多了解。
雲格格此刻有點騎虎難下,看來今天肯定會丟臉。
文海山站起來,帶著大家來到牆邊,他指著畫麵說:“你說說看,從這幅畫裏,你看出了什麼?”
雲格格說:“你先說。”
文海山說:“我就說說北宋的服飾吧,這些平民所穿的衣服,叫做“衫“。“衫”分很多種的,外穿寬大的衫叫“涼衫“,白色的衫叫“白衫“,深紫料的衫叫“紫衫”,當然還有青色的“青衫”。書上有記載“紫衫非公服,特小衫也“。因此紫衫又叫“窄衫“。這幅畫裏,還有頭戴帷帽乘驢的女子也披“涼衫”,不過不在這部分,在別的部分,以後大家有機會看到的時候,可以留意一下。由於涼衫大多以淡紫色為主,所以宋孝宗時曾規定把涼衫當作吊喪之服。”
大家都不敢答腔了,因為他所說的知識,實在太細了。如果不是早就做好了功課,以他們這個年紀,答不上話是很正常的。
雲格格有點忿忿,可是在文海山深厚廣博的學識麵前,她哪裏是他的對手?
看來,真不應該來這裏,他們都是傳統型作家,跟她所走的路子完全不同,這樣兩隊人碰在一起,根本就尿不到一壺好不好?
雲格格這樣想,純粹是出於她天才般敏感的自尊心,傳統知識分子所謂的“一物不知,以為深恥”,她倒是沒有這樣的情結。她隻是感到有點不爽。那麼多東西不聊,幹嗎偏要聊這個?
其實,文海山並沒有對她不客氣,反而溫良恭謙,他本來就是父輩,而且有大學問在身,能做到他這樣,已經算得上有涵養了。
文海山說:“這幅畫在我看來,那叫一個博大精深,我每天都要看上半個小時,每看一次,都會有莫大的收獲。建議大家都看看。”
這些年輕人點點頭,表示同意。
當然,要他們也掛一幅在家裏,像他這樣每天花半個小時來琢磨畫裏的精妙所在,那就免了吧。
“你看了這麼久,都沒看到重點!”
一個不太和諧的聲音響起。
大家全都驚呆了,回頭一看,看到了洪三那張粗糙的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