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仲春釣鯉話做窩1(1 / 1)

文:(山東淄博)朱俊芝

一、選窩

1、老釣位。這是釣魚人的首選釣點。因為鯉魚有個習性,就是有它自己的巡遊路線,喜歡水底平坦無障礙或無髒亂東西的地方;再就是它有在一個地方吃飽後,就迅速離開,待饑餓時再遊回來吃的習慣。

2、深淺交界處。如何來界定深淺交界處呢?一般指水位相差0.5-1.5米,最好有一斜坡。這是因為水位差過小,深水處很難存魚;水位差過大直上直下,鯉魚不會遊走。鯉魚遊走時喜歡沿水底前遊,若沒有遇到驚擾會沿斜坡慢慢上遊至淺水。施釣時,最好選在1.5米±0.3米的水域,這個水域既不屬於深水,也不屬於淺水的位置,是深淺中間的臨界點。它既有淺水的優勢,也有深水的優勢,鯉魚在春天水溫升溫時喜歡由深水遊到食物豐富的淺水中采食,這個交界點是它出入的必經之路。尤其是海竿釣,若是打在水中遠處這個臨界點的話,會有大鯉魚中鉤。

3、凸進處的地方。庫塘、湖泊有些水域的地勢是向水麵中有凸進的地方。這些地方水相對較深,離鯉魚越冬窩點近,其遊動距離短,深淺差小,相對安全,鯉魚喜歡先到這裏來覓食。

4、溝汊處。溝汊處避風、水淺,冰融化早,水溫升溫快。春天鯉魚會趨溫從大水麵水深處的越冬窩點遊向水溫相對高點的溝汊處采食,以彌補虛弱的身軀,來孕育後代。在溝汊與大水麵接壤處,是鯉魚必經的地方,在鯉魚經過的這個水域布窩施釣,必能釣到鯉魚。

5、進水口處。由於大量的流水注入,使得上遊岸邊許多雜草種子、小蟲等鯉魚喜歡的餌料衝進,吸引了大批的鯉魚前來進食,以養膘增肥,準備孕育和繁殖後代。選有水流水體彎曲部或回流處相對穩定的水域下鉤,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6、拐彎處。有些庫塘、湖泊地形彎彎曲曲,還有許多溝汊,這些彎曲部和溝汊處都有許多拐彎的地方,這些拐彎的兩邊都是釣鯉魚的好地方。因為隨著水溫的逐漸上升,鯉魚也開始離開它那越冬棲息之處,沿食物豐富的岸邊巡遊、覓食、產卵;一般拐彎處坡陡、向陽、水草、雜物多,相對稍深一些,食物豐富,是鯉魚巡遊、洄遊、覓食的必經之路。在此守候施釣,常會有大個鯉魚中鉤。

二、做窩

1、窩口測試。當你到一個新釣場,首先要根據地形確定釣點後,再就是做窩口的測試工作,也就是說你在做窩、拋誘餌前對你所釣的窩口有必要的了解。就是水底是否平整,有沒有雜物、水草,掛不掛鉤等探查方法。最簡便的方法就是“試”:用單鉤加重鉛墜,讓鉤到底,在0.5平方米範圍內反複提拉,沒有雜物、不掛鉤,就是理想的窩口。

2、做窩。春季施釣,尤其是手竿,做窩尤為重要,而做窩又是一項至關重要且又非常講究的工程。有釣諺曰:“春釣不布窩,釣魚釣不多。”這是因為,仲春伊始,陽光明媚,氣溫、水溫逐步升高,在我們魯中地區,水溫大都在10℃-25℃;經過一個冬季,鯉魚疲憊、僵硬的身軀得以恢複,而饑餓的它急需大量的蛋白質和有機物來充饑,以獲取必要的養分來保證生長、發育、增肥的需要,也為孕育和繁殖後代做準備。因而,此時的鯉魚在水底巡遊覓食範圍增大,對可口的餌料絕不會放過。故有鯉魚“春季吃鉤快如箭”之說。做窩範圍不要太大,一般半米見方就可以,再就是布窩餌料不要打散,盡量集中,切記不要打遠。在第一次布窩中,窩餌要重一些,以後續窩逐漸減少,當把浮漂定好後,盡量把窩餌打在浮漂後麵。遵循這些原則,一個釣鯉魚窩就做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