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咫尺之內,他們彼此牽掛,卻始終沒有遇見愛情。
畢業前,她終於知道那首詩的作者竟是無數次遇見過的他。她想起若幹次相逢時的淺笑,心裏歡喜若狂。她抱著自己的水彩畫去文學係的辦公室找他,他不在。別人說他回老家籌備結婚的事去了。她的心頓時涼了,六月之末,她的指尖冰冷。她把畫放在他的辦公桌上,默默地離開了。
其實,他是回老家籌備弟弟的婚禮。當他風塵仆仆地回來,看到那幅畫上她娟秀的簽名,他立刻去找她。隻是,她已經在一天之前飛去法國留學。
人生似迷宮,在一個路口錯過了,便不知下次相遇是否如期而至。有些錯過是一時,有些錯過則是一世。
好在,他雖然是個感性的人,卻也了解人生無法完美的法則。他把她藏在心裏,藏成了一朵永不凋謝的梔子花。在接下來的十年間,他娶妻生子,過著安靜的生活。
十年後的校友會上,他沒料到會再遇見她。他們四目相對,眼裏有閃爍的光亮。於是兩個人逃開了眾人,單獨去約會。他們一起喝咖啡,一起在浦江邊漫步。十年前他們還是沒交過言的陌生人,可是因為十年裏彼此都記掛著錯過的情緣,再見麵倒好像是知交故人,一直存在與彼此的生活中。
在她下榻的酒店裏,他們之間的氣氛變得曖昧。可是他忽然覺得胸口很疼很疼,他幾乎是失禮地推門而逃。而她也沒有打過他的電話。他們再度變得靜默。
想必,她也同他一樣,懊悔著十年後的相見。這相見打破了他們十年來各自的想像,打破了青春記憶中那份純潔與美好。他豁然發現,心裏藏著的那朵梔子花因為這次相見,一夕忽老,變成了鏽色,再不複最初的純白。
他們都懊悔,如果把那份情愫留在記憶裏,必定可以終生美麗。
遺憾可能成為生命中最痛的傷悲,也可能成為人生最動人的美。
求不得固然是人生中一種無奈的苦,可是,換個角度去想,求不得亦是一種幸福。因為所求不得,所以才對憧憬的人與事永存美好的想像。而唯有在想像中,才能遇見美的永恒。
因為,真實的事物總是會有榮枯,會有殘缺,會令人失望。
在某個鄉野人家,有一堵古老破敗的院牆,因為匠人的大意,這牆的中間竟然有一道半月狀的縫隙。可是透過縫隙恰好可以望見遠處的山水。一位攝影師偶然經過這裏,將這堵牆拍了下來,發在網上,竟紅及一時。有人稱它是世界上最富詩意的牆。
於是,遠近的人紛紛慕名而來。
這戶人家見訪客不絕,便以牆為寶。他們決定好好修葺一下房舍,發展農家樂的旅遊生意。主人覺得那個月牙縫隙不美觀,就請最巧的瓦匠精心地以石子填滿縫隙。
隻是他不明白,為什麼牆修好之後,反倒再無人登門了。
殘缺讓人覺得留有遺憾,但殘缺也是一種美。可是,若非要把殘缺補救完整則可能會成為更大的遺憾。
人生的旅途中,我們會遇見很多風景,遇見很多人。必然,也會錯過很多風景,錯過很多人。如果你非要回頭把錯過的美麗一一揀起,那意味著什麼?你將因此錯過更多的美麗。
不必為自己不曾擁有的而感到太過惋惜,不必為自己已經錯過的而深深懊悔。
世界上最聰明人也無法令時光倒流,與其為那些不能相遇、相聚的時光而遺憾,倒不如以更認真的態度去未來的路上尋找下一個值得珍惜的人與事。
真相永遠比想像要殘酷,完美隻留存於人們的想像。可是因為求不得,人們會自然放大了關於錯過那部分的想像。其實,你並不曾真正擁有過,又怎麼知道你錯過的那部分一定是最美的、最好的?
有個旅行家一生都在向往西部的一座古城,說來也怪,他卻一生與那座城沒有緣分。每次他準備出行的時候,必定會遇到一些突發的事打亂他的計劃。久之,那座城成了他心裏最大的遺憾,當然,那座城也成了他心裏最美的城。
在他去世之後,他的兒女有機會去那座城旅行,可是他們眼前的城早不複傳說中的寧靜美麗,它被世俗打擾得庸俗不堪。兒女皆為父親慶幸,因為錯過,所以他得以保留了心中永恒的美麗。
錯過的人與事,如果他們成為想像中的美與善,那就永遠把這份情愫封存;如果他們成為傷與痛,那就灑脫地把他們拋在腦後。因為,你缺失的是一份已成雲煙的往事而已。
與其為失去感到遺憾,不如更加珍惜眼前。人生的重點,不是如何喚回錯過的部分,而是如何使眼前的事物不成為下一次錯過。
我一直想看看老家院子裏的海棠花開,卻總是機緣巧合錯過花期。可是,每到春天,那無法親眼目睹的花,總會開成我夢裏一樹樹的美麗,永不凋落,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