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原諒的界限(2 / 2)

有時,原諒自己比原諒他人更難。

他人會犯錯,自己同樣也會犯錯,也會給他人帶去困擾與傷害。不原諒他人,至多,你的心裏會多些仇恨、怨念,而少幾分輕鬆、平和。可是,若不能原諒自己,則可能將自己的心判了終身監禁,永遠活在自責中。

有些時候,盡管我們懷抱良善的心,平和誠懇的待人,嚴謹認真的對己,但仍可能會出現或大或小的紕漏,會傷害到別人,會影響自己的人生。畢竟,人不是被設計好縝密程序的機器。

不論是無心還是有意造成了對別人的傷害,倘若你無法原諒自己,對既成事實的結果耿耿於懷,那麼,對別人的傷害同時也成為對自己的困擾。你如果走不出這種困擾,就很可能因此增添心靈的負擔,給自己套上枷鎖,從此束手束腳,再邁不開步。

不如,對自己大度一些,在求得別人的原諒之後,亦要寬容地對待自己。

這不是為自己開脫,不是教你逃避責任。

因為,僅有自責是不夠的。自責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自責隻是一麵鏡子,讓你看清自己的問題所在,看見自己的矛盾。原諒自己,才是求得解決問題鑰匙的途徑。原諒自己,繼而用積極的行動,最大限度去挽回你所造成的損失,去開創好的局麵。

當然,反過來講,若對自己寬容過度,無原則地自我放縱,自然又落入了另一個誤區。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如果對自己連起碼的底線都不存在,那就把自己推進了懸崖底部。

因此,對他人的原諒要有選擇、有底線。對自己的原諒同樣要有尺度、有分寸。

也有人說,不好,原諒不是件好事情,無論對己對人,都應該嚴厲一些。因為原諒,是軟弱的表現。

論壇裏看有一個帖子,網友們講述自己遇到過的傷害以及對待傷害的方式。有人遇到的傷害來自最好的朋友,有的來自家庭,有的來自同事,有的來自最信任的人,也有的隻是來自陌生人。有意的傷害也好,無心的傷害也罷,每個人的經曆,都讓我們更認清了所處群體的複雜、人心的複雜。

大家對待傷害的方式也不盡然。有人選擇狠狠回擊,你給我一拳,我必回你一掌;有人眼裏不容沙,即便是再好的朋友也絕不原諒再不往來;也有人默默忍受,蓄積了一肚子的苦水……而其中一個網友的經曆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是一家電子企業的職員,性格平和穩重,行事低調不張揚。進廠四年,她與同事們相處甚是融洽。但是,當年的人事調整,卻將她送上了風口浪尖。

她被提名為科室主任的人選之一,而與她競爭的另個對手,亦是她平時關係不錯的同事。當得知兩人將參加競選角逐勝負時,對方還大度地說:“我覺得你比我更合適。”

可是,三天之後,一份關於她在科室器材采購過程中的吃回扣的數據卻被放在了廠長的辦公桌上。這讓大家很吃驚。她百口莫辯,索性保持沉默。而她的沉默更讓大家以為那是她的所作所為,她的信譽一落千丈。

知情人了解她的品行,也知道那是競爭對手的誣陷,於是勸她去解釋,勸她反戈一擊,給對方致命的打擊。她微微一笑,她怎麼不知道是對方做了手腳,因為能掌握那次采購業務數據的隻有她們兩個人。何況,她隻要把所有的單據都收集起來給領導們審查,對她的誣陷自然會水落石出。

但她沒有那麼做,她私下裏約見了競爭對手。她把那些單據擺在咖啡桌上,平靜地說:“你的行為傷害了我的自尊,我希望你能用你的行為向我道歉。”她沒有囂張的氣焰,可是她的平靜溫和卻讓對方頭冒冷汗。

第二天,一份證明材料再次出現在廠領導的桌上,證明材料稱上次的檢舉情況不屬實,她是清白的。

領導亦是明眼人,找她談話,聲稱隻要她開口,就可以處罰那個誣告她的人。她隻是大度地笑笑,說:“算了吧,在名利麵前,人心都會有偏向。若論及工作能力,對方不是我的敵人,而是我願意共事的搭檔。”

那次競選,她毫無懸念的勝出了。而對方,從此也不敢對她造次。

從前,大家隻道她是個人善可欺的小女子。這件事後,大家都看見了她冷靜又強大的內心。

有時候,不要忽略原諒的力量。因為寬容是對待傷害的良劑,堅強是愈合傷口的良方。別人越是想看你哭,你就越要笑得漂亮。

原諒,是一種無聲卻有力的警告,是一種冷靜卻瀟灑的反擊,亦是溫存而平和的橋梁。

別吝嗇你的寬容,別輕視感化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