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奧秘來自於一種叫做“積極心態”的東西。“一定要記住,當你認識到自己擁有積極心態的那一天,也就是你即將成為重要人物的那一天。你的這種思想、精神和心理將變成你的法寶,成為推動你前行的力量,而那些讓人迷茫、困惑、沮喪、憂傷的消極心態是完全可以被克服的。”美國著名成功學家、哈佛大學教授皮魯克斯如是說。
其實,古往今來,無數成功人士的經曆都可以拿來為這種“積極心態”做注腳。
古希臘雄辯家德莫斯特尼斯天生口吃,原本一句話也講不清楚,但他卻下定決心要成為一名偉大的演說家。為了實現理想,他一個人走到海邊,向著大海練習演說,天天堅持如此。有誌者事竟成,最後他終於達成了自己的夢想。
“成功是百分之一的天才,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這是大發明家愛迪生的名言。愛迪生隻讀過幾個月的小學,就被迫退學了。他並沒有放棄,而是在家中繼續學習。他下定決心,一定要在這個世界上做出一番事業來。愛迪生的積極心態支持他超越了一萬次的失敗,最終發明了電燈。這個發明讓整個世界迎來了偉大的電氣時代。
沃爾特.克朗凱特是美國著名電視新聞節目主持人,從孩提時代起他就開始對新聞感興趣。在十四歲的時候,他成為學校自辦報紙《校園新聞》的小記者。有一次,因為稿件寫得太過敷衍,克朗凱特遭到了弗雷德.伯尼——一位資深編輯的批評。伯尼把克朗凱特叫到辦公室,並告誡他:“克朗凱特,你要記住一點,如果有什麼事情值得去做,就得把它做好。”從那天起,克朗凱特就將這句話作為自己的座右銘,用積極的態度認真對待每一項工作,最終在新聞行業裏取得了輝煌的成就。
日本兵法經營學者大橋武夫早年經營過一家生產手表殼的小廠,在激烈的競爭麵前,他非常自信地認為,他的企業一定不會被大企業打敗,他一定能夠成功。“戰勝,始於將帥相信必勝;戰敗,生於將帥自認失敗。”這是大橋武夫一直推崇的名言。他認為,一個企業的領導者如果沒有搏擊的精神,沒有必勝的信念,絕不可能是一個合格的領導者。大橋坦言,他自己正是依靠了搏擊的精神和必勝的信念,才度過了幾次大的危機,最終轉危為安。
本書作者奧裏森.馬登在三歲時失去了母親,七歲時又失去了父親,從此變成了無依無靠的孤兒。他的童年處境糟糕,沒有親戚朋友施以援手,他在農家當了十幾年的雇童,受盡了人們的冷漠和白眼。直到有一天,他在一戶農家的閣樓裏看了塞繆爾.斯邁爾斯的《自己拯救自己》之後才恍然大悟,原來命運是可以靠自己的雙手來改變的。於是,他從所處的環境中奮起,命運從此改變。後來,他成為了美國成功學的奠基人和美國曆史上最偉大的成功勵誌導師。
所以,不要把個人暫時的不成功,歸咎於世界或現實的不公平,如果真是如此考慮問題,那既可笑又可悲。要像所有的成功者那樣,一路走來,內心一直都懷有追求不平凡的願望。具體要怎樣做呢?把你的心放在你想要得到的東西上,讓你的心遠離那些你不想要的東西,這樣才能讓自己真正變得與眾不同。
記住:態度決定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