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爾哈赤的這段閱曆,培養和鍛煉了他堅韌不拔的意誌,同時,也使他積累了豐富的鬥爭經驗。他已注意觀察社會,體驗民情。明朝邊將的驕奢貪贖、女真各部的紛爭、蒙古諸部的攻掠,總之,遼東的動亂,豈不是明朝急劇衰落的縮影。許多跡象表明,天下要大亂了,明朝的氣數將盡。努爾哈赤在四出奔波中,還結識了許多誌同道合的人,額亦都就是其中的一個。額亦都比努爾哈赤小三歲,原居長白山,家裏很富有。後來,父親被人殺害,年方十三歲的額亦都,拔刀殺死仇人,避難逃奔,投靠姑父嘉木湖寨主穆通阿。這年,努爾哈赤途經嘉木湖寨,住在穆通阿家裏,認識了額亦都,兩個年輕人談得很投機。努爾哈赤的見識和誌向,他的威武和穩重,深為額亦都佩服。額亦都不顧姑母的勸阻,決定跟隨努爾哈赤幹一番事業。
努爾哈赤成熟起來了,他要有所作為。
努爾哈赤盡管生在奴隸主的家庭,有權有勢,然而,他童年時期由於女真社會生活普遍的比較艱苦,尤其在他剛剛十歲的時候,不幸生母額穆齊逝世了。家事由心地不善的異母納喇氏主持。努爾哈赤兄弟從這時起就失去了家庭的溫暖,終日不得好氣了。父親的家業盡管不大,財產也不很多,但畢竟是個奴隸主,一般說來,吃穿等事不至於過慮。可是,異母的寡恩,加上父親慣聽老婆話,自然對努爾哈赤兄弟冷似冰霜。因此,童年時代的努爾哈赤便不得不尋求獨自謀生的道路。
在生活的逼迫下,努爾哈赤常常爬山越嶺,出沒在山林中,采集鬆子、人參、木耳、蘑菇和獵取野禽等,然後再隨同祖父將這些山貨送往撫順、寬甸、暖陽、清河等各市出售,作為自己生活費用的部分來源。
這一切使努爾哈赤在艱苦的磨練中較早地成熟起來。養成了勤奮、謹慎、機警、善於思考等優點。尤其是在撫順等馬市交易中,他接觸到了許多來自四麵八方的漢人、蒙古人。他們有的從關內的山東、山西、河北、蘇州、杭州、易州等地前來交易,所謂的八路商賈,都持貨絡繹地集聚在各個市場裏,特別是撫順城東的馬市,更是生意興隆。
努爾哈赤與這些商人長期交往,交結麵日益廣泛,見識也日益增多,視野逐漸開闊。漢族人民的生活習俗、文化生活等,在努爾哈赤的心目中,逐漸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如饑似渴的求知欲望,使努爾哈赤自覺地吸收漢族文化。尤其是《三國演義》、《水滸》等為廣大漢族人民所喜聞樂讀、傳播極廣的書籍,更是他最“愛讀”的書。書中的英雄人物、豐富的戰例、用兵的神奇以及治國安邦的道理等等,都極大的吸引著童年時期的努爾哈赤,為他樹立了楷模。
生活的鞭子無情地鞭策著青少年時代的努爾哈赤,逼迫他走上艱苦的曆程。然而,他的奔波和辛勞,卻沒有換得異母絲毫的憐憫。十五歲左右,他便與十歲的弟弟舒爾哈齊離開了家,寄居在外祖父王杲門下。
明嘉靖三十六年(公元1557年)前後,努爾哈赤的祖父覺常剛曾經跟隨王杲擾邊作亂,明廷邊臣罵他是“賊首”。覺常剛深感長此下去沒有什麼好處,便背著王杲,較早地投靠了明遼東邊將,表示悔改。從這以後,覺常剛、塔克世父子便協助明朝將吏,多次暗引官軍剿拿王杲。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李成梁出任險山堡(今鳳城縣東南“土城子”)參將以後,覺常剛父子與李成梁開始了較為密切的交往,他們忠順明廷,聽從李成梁的調遣。
萬曆二年(公元1574年),當總兵李成梁等率領官兵攻破王杲寨的時候,努爾哈赤兄弟正在王杲家中,雙雙被俘。由於努爾哈赤機敏、聰明,在被俘以後,見機行事,立即跪在李成梁的馬首,痛哭流涕,請求賜他一死。成梁見他乖敏可憐,就赦他不死,收在帳下,充作幼丁。傳說,努爾哈赤及其弟舒爾哈齊隸李成梁麾下的時候,每有征戰,勇敢衝殺,捷足先登,屢屢榮立戰功,頗受李成梁的賞識。從此努爾哈赤逐漸接近了李成梁,作了隨從和侍衛。他倆形影相隨,出入京師也不離左右,關係很密切,有的史料說他們“誼同父子”。
努爾哈赤既然得到李成梁特殊的寵愛和信任,又有著一般女真人所不曾有過的經曆,那麼,在他的一生中,對於許多重大事件有著與眾不同的見識和非凡的眼光也就可以理解了。他在李成梁的麾下,接觸漢人的機會更多了,他熟習了漢語,能識漢字,特別是經過戰鬥實踐,增長了更多的軍事才能。所以,努爾哈赤對於行軍作戰的事,頗為自信,“自謂有謀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