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開意誌密碼,發揮信念力量(3 / 3)

其實生活就像織網一樣,一環扣一環,需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夢想就像抓鳥一樣,遠大的目標、良好的習慣、堅強的意誌、靈活的方法等等這些因素織成了一張大而結實的網。隻有布上這張網才能網住“小鳥”,如果愚蠢地認為隻有直接網住“小鳥”的網眼才有用,那麼最終隻會一個“小鳥”也抓不住。隻有把網的多有部分結合在一起,養成一個良好的熱愛學習的習慣,才能夠取得成功。

英國哲學家培根說過:“人自幼就應該通過完美的教育,建立一種好的習慣。習慣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養成好的習慣會使我們終生受用,但是如何養成好習慣呢?那就需要我們從心靈出發,了解自己內心的想法,才能使自己樂於接受,逐漸改變,養成很好的習慣。

有一位禪師,帶領一幫弟子來到一片草地上。他問弟子們:“怎麼可以除掉草地上的雜草。”弟子們想了各種辦法:拔、鏟、挖等等。但禪師說:“這都不是最佳辦法。因為‘野火燒不盡,春風隻又生’。”什麼才是最好的辦法呢?禪師說:“明年你們就知道了。”

到了第二年,弟子再回來發現,這片草地長出了成片的糧食,再也看不見原來的雜草。弟子們才明白最好的辦法原來是在草地上種糧食。這是禪師的智慧——用糧食根除雜草。好習慣多了,壞習慣自然就少了。隻要我們用心去培養更多的好習慣,那麼自然壞習慣也就自己消失了。

從今天就開始。認真看待自己的每一個習慣,願意忍受改變的痛苦。堅持下去,一年後你絕對變得不一樣。你會脫離自身的缺點,改掉壞習慣等,脫離各種要轄製你的捆綁。別再喂養心靈長期形成的壞習慣。讓壞習慣餓死,喂養好習慣。做成你得救的功夫,如此你會不斷進步,不斷的邁向成熟,取得成功。心靈也會不斷淨化,獲得更大的自信。全神貫注,使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發揮測驗人的心靈有一個標準,就是工作時是否具有一種精神——聚精會神、全神貫注,進入一種忘我的工作狀態。

假使你對工作,是被動的而非自動的,像奴隸在主人的皮鞭的督促之下一樣;假使你對於工作,感覺到厭惡;假使你對於工作,沒有熱誠和愛好之心,不能使工作成為一種喜愛,而隻覺得其為一種苦役,那你在這個世界上,一定不會有大成就的,你的潛能也不會得到開發。

許多人,不知道尊重自己的工作。他們把工作視作取得麵包、乳酪、衣服、居室的一種討厭的“需要”,一種無可避免的苦役。他們不把工作當作一個鍛煉能力的條件,一個訓練建造品格的大學校。這樣他們做什麼事情都是敷衍了事,不能全神貫注,導致他們最終失去了成功的機會。

不管你的工作是怎樣的卑微,你都當臨之以一種藝術家的精神。這樣,就能從工作中尋找出一些興趣,而厭惡的感覺自然會消失了。這樣你才能全神貫注的投入到一項工作中,並且最終從中得到快樂。

在一個學習班裏,學員們與老師正在討論一個人應當如何把他的熱情傾注到工作中去,這時,一位年輕的女士在教室的後麵舉起手,她站起來說道:“我是和我的丈夫一起到這裏來的。你的話對於一個做生意的人來說也許是對的,但是對於一個家庭主婦來說卻沒有益處。你們男子每天都有有趣的新任務要做,但是家務勞動就無法相比了,做家務勞動的煩惱是單調乏味,令人厭煩。”

這好像對工作的一個真正的挑戰。有許多人在做這種“單調乏味”的工作,如果我們能找到一種方法幫助這位女士,也許我們就能幫助許多自認為自己的工作是單調乏味的人。

教師問她什麼原因使得她的工作如此的“單調乏味”。她回答說,她剛剛鋪好床,床就馬上被弄亂了;剛剛洗好碗碟,碗碟就馬上被用髒了;剛剛擦淨了地板,地板就馬上被弄得泥汙一片。她說:“你剛剛把這些事做好,這些事馬上被弄得像是未曾做過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