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無畏大婚那日舉城還清,一是因為君無畏的太子身份,未來君王的身份注定受到萬眾矚目,全城百姓都或多或少的受過太子恩惠,那日自然不會錯過前來觀禮。
二是孫秀豔是第一個出嫁的地方和進門的地方是同處,京城內百姓都知,孫秀豔被虜是尚書府主母所為,庶女高嫁本是好事,誰知尚書夫人心胸狹隘,竟然做出與賊人勾結,陷害庶女之事,讓世人所不齒。
雖說新娘從夫家出門,再進夫家此事不妥,可是有這樣一個娘家,還如何叫人放心,就算孫尚書如何哀求,君無畏就是沒有鬆口,堅持將孫秀豔在自己府內成婚,根本不給孫尚書一點麵子。
孫尚書也很後悔,早知道勸阻自己那發妻,就是自己懼內,才使得發妻越發的大膽,竟然對未來太子妃動手,叫他臉上如何有光,現在弄得自己被滿城百姓所唾棄,也是他咎由自取。
太子大婚後,孫尚書邊辭官回鄉,在鄉下頤養天年去了,身邊幾個妙齡女兒也匆匆尋了人家嫁了出去,雖然沒有孫秀豔嫁的好,但也說的過去了。
婚後君無畏越加疼愛孫秀豔了,每日都要回來陪著孫秀豔用膳,若是遇到無法回來,更是會差人通告一聲,那些綾羅綢緞,金銀首飾更是不要錢似的往孫秀豔房裏搬,就為了討得孫秀豔歡心。
兩人婚後倒也是蜜裏調油,唯一不如意的,就是成婚三四載,孫秀豔的肚子都沒有任何動靜。
孫秀豔黯然,卻不敢再君無畏麵前傷懷,隻能獨自傷心。
孫秀豔過的不好,君無畏看在眼裏,急在心中,當初要不是孫秀豔擋下那一刀,自己也許就沒有性命了,還如何能抱得嬌妻回府呢。
如此一來,苦的就是君無憂了,每次君無憂回京述職,都會被君無畏催婚,君無畏更是將京城內未出閣的姑娘都尋了個遍,將那些姑娘的畫像排在君無憂麵前讓君無憂選擇,奈何君無憂沒有這心思,隻好作罷。
當君無畏聽說君無憂帶回一個女子,還是他師妹的時候,君無畏心中歡喜,可是當君無畏得知那個女子懷有身孕之後,卻懷疑了那女子的動機,對那女子又是歡喜又是防備,生怕她會對君無畏不利。
誰知就是自己防備的人,最後卻救了他們,渾身浴血,猶如修羅戰場走出來的殺神,腰身圓潤卻身段靈活,更是讓他感動的是,生下的雙生子直接讓他們抱走。
自此君無畏對趙凝陌改變了想法,也接受了趙凝陌是自己弟妹的事實。
君無畏和孫秀豔很疼愛君無憂的一對雙生子,在雙生子十歲那年告知了他們的身世,並告知孩子他們有多麼無奈,他們的生母有多麼的偉大,盡一切能力,緩和孩子與生母的關係。
好在雙生子善解人意,不但孝順養父母,更是孝順生父母。
長子才華橫溢,性格沉穩,更像父親能獨擋一麵,次子性格跳脫更喜歡外出闖蕩,於是君無畏在自己登基十年之後,長子十八歲之時,就傳位於長子,他則帶著孫秀豔學著君無憂夫婦,遊山玩水肆意享受剩餘的人生。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