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吳晗《聞一多的“手工業”》。此文是吳晗於1947年4月25日夜在清華園寫成,收入1947年7月20日出版的《聞一多先生死難周年紀念特刊》,但非全文,時陳夢家尚在美國講學未歸。後編入《吳晗文集》第三卷,北京出版社1988年出版。
[15][16]《聞一多年譜長編》。聞給梅貽琦信中所說許維遹、陳夢家“升任現職已屆三年”,不知何所指,或是兩年之誤。
[17]《羅常培先生傳記·自傳》,載《羅常培紀念論文集》,商務印書館1984年出版。
[18][42][44][46]《上學記》,何兆武口述,文靖撰寫,北京三聯書店2006年出版。
[19]趙瑞蕻《離亂弦歌憶西南聯大》,載《新文學史料》,2000年第2期。
[20]《掛布分屋兩大家》,載《西南聯大·昆明記憶3:文化與生活》,餘斌著,雲南民族出版社2003年出版。
[21][30]梁實秋《談聞一多》,載《梁實秋散文》,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89年出版。
[22][23][24]《聞一多全集》,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出版。
[25]《精神的雕像——西南聯大紀實》,李洪濤著,雲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出版。
[26][27][28][29]《吳晗文集》,第三卷,北京出版社1998年出版。
[32][41]羅爾綱《懷吳晗》,載《困學覓知》,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出版。
[35][36]《吳晗自傳書信文集》,中國人事出版社1993年出版。
[37]蘇雙碧《吳晗》,載《中國史學家評傳》,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年出版。
[40]華崗,浙江龍遊縣人,1903年6月9日出生於廟下村一個農民家庭。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擔任過青年團地委書記、團省委宣傳部長、團省委書記、團中央宣傳部長,中共湖北省委宣傳部長,中共中央組織局宣傳部長,華北巡視員,《新華日報》總編輯,中共南方局宣傳部長,中共上海工作委員會書記和山東大學校長等職。1955年因“胡風反革命集團”案被捕,長期關押,1972年含冤病逝。
許多年後,華崗在山東大學的一位下屬、曆史係教授趙儷生寫過一篇短文,曆述了華的經曆。趙說:“現在距離華崗死在濟南雁翅山下的監獄中轉眼30多年了,平反昭雪的會也早開過,他是一個老資格的革命家,1937年清華地下黨秘密傳播的一本小冊子《一九二五—一九二七中國大革命史(簡本)》,著者就是華崗。他是一個學者型的人,長期在白區工作,當年從國民黨反省院一出來,就被任命為《新華日報》總編輯,但圍繞他的一生,一直還是眾說紛紜。一個活了69歲的人,平生坐了23年的牢,而其中15年竟是坐的共產黨的牢,並且最後慘死於牢底。他是一個書生氣很重的人,不善於料理生活,所以一生也充滿了不幸。他的第一個夫人與他是同誌,還同在一個黨小組,小組三個人,另一個是邵荃麟,後來成為著名作家,又因為提倡寫中間人物而被批判。大革命時期,華崗被逮捕,他的夫人正在護理患病的邵荃麟,結果同誌的愛轉變成夫妻的愛,這件事令華崗終生遺憾。後來他到北京開會遇見邵,兩個人擦身而過,不打招呼。‘文革’期間,華崗在監獄裏與殺人犯、盜竊犯睡在一起,而且還要受這些人鬥爭毆打,最後死在一條空蕩蕩的土炕上,身無完衣,體無完膚,大小便淋漓在屍體四周,房內洋溢著一股惡臭……一代革命家,一代理論家,下場如此。”(《籬槿堂自敘》,趙儷生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10月出版)另,新中國成立後,邵荃麟曆任過《人民文學》主編、中國文學工作者協會(後改為中國作家協會)黨組書記。“文革”中遭殘酷迫害,於1971年6月10日含冤死在獄中。
[43]吳晗《我克服了“超階級”觀點》,載《中國青年》,第32期,1950年2月。
[45]據說廢名未隨北大教職員遷長沙和昆明的原因,是由於按北京大學的規定,隻有副教授以上職稱的教師才有資格去西南聯合大學,因而廢名隻好轉赴老家。此說恐怕不盡合理。若如此,像陳夢家之類的教員卻能在聯大任教就不好解釋了。想來當另有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