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案發生後,中共雲南地下黨人暗中指揮追隨者與當地群眾抬著梁氏的棺材和血衣在昆明街頭遊行示威,高呼“打倒李宗黃!”“懲辦殺死梁元斌的凶手!”等口號,同時派代表到五華山向龍雲請願。龍雲本來就對蔣介石心懷不滿,更對李宗黃驕橫跋扈的做派和不把自己這位“雲南王”放在眼裏而恨之入骨。如今見血案突發,民眾抬棺而來,不勝狂喜。他意識到扳倒李宗黃,將其掃地出門的有利時機業已來臨,遂強按心中的興奮,在接見代表時先是以貓哭耗子狀對青年學生梁氏的遇難表示悲痛,而後又擺出大義凜然狀,表示支持群眾的倒李行動,優撫梁氏家屬等。此舉給風頭正健、耀武揚威的李宗黃當頭一棒,而這一棒竟致李氏倒地不起。隻有到了此時,李宗黃才深深地體會到:在雲南這塊地盤上有龍閻王坐鎮,就沒有自己這個小鬼掌控政局,隨意把共黨分子往鬼錄上登載的權力。眼看自己翻身對抗無望,李氏思前想後,隻好懷揣大丈夫不爭一日之短長的遠大誌向,俯首認輸,於悲憤交加中放棄雲南,卷起鋪蓋灰頭土臉地回到南京中央黨部蟄伏下來潛心修煉,等待日月變換、天地改色的時機再殺一個回馬槍,以扳倒龍雲,做一個實實在在的諸侯王。想不到在他苦苦等待了18年之後,機會終於眷顧了他。
性格狷介但頗愛好舞文弄墨、揚風紮猛的李宗黃晚年有幾部著作問世,其中在撰寫的回憶錄中,不厭其煩地敘述蔣介石決心除掉龍雲而讓自己取而代之的細節。按李氏的說法,1945年7月16日,他在重慶被召到蔣介石官邸聽命,蔣說:“誌舟行為特殊,連年阻撓抗戰,我都念在他的前功,曲予優容。可是長此以往,對他過於縱容,恐怕他自己也難以善始善終。所以現在決定請伯英(南按:李宗黃字)兄回滇,接任他的雲南省政府主席和省黨部主任委員兩職,假如誌舟能夠聽命,那就調他到中央來另畀職位,否則就應給予他相應的製裁。關於這一件事,伯英兄有什麼意見?”[27]
李氏見蔣突然說出這番話,熱血“嗡”地一下湧向頭頂,頓時驚喜莫名,百感交集。但他畢竟是混跡官場多年的老手,很快又冷靜下來,不露聲色地答道:“宗黃恭謝總裁栽培,可宗黃才薄力微,難以擔當如此大任,一旦貽誤軍國大事,悔之晚矣。就宗黃本人看來,省府主席一職,宜考試院副院長周惺甫先生出任,宗黃可任雲南省黨部主任委員之職。”
蔣介石聽罷,稍愣了一下,隨後模棱兩可地說:“也好,伯英兄不妨問一下周惺甫,聽聽他的意見。如果他能讓誌舟引退,就讓他來維持現狀,稍過時日之後,再由伯英兄接任也可。”[28]
李宗黃所說的這位周惺甫即周鍾嶽,號惺庵,雲南劍川縣人,白族,1876年生,自小有神童之譽,屢次參加考試均拔頭籌。據說他在家鄉讀書時,當地一個土匪在劍川西南石寶山被亂槍打死,土匪的同夥估計與周鍾嶽家族有關,但又找不到確切證據,土匪們咽不下這口氣,便想出一個辦法,專程派人請周鍾嶽的父親周之炳為亡者寫一副挽聯。周之炳乃清末秀才,喜詩文、善書法,在劍川一帶頗有名氣,對土匪的弦外之音心知肚明,於是感到左右為難。這挽聯是寫還是不寫?如果不寫,後果明擺著,土匪們將以此事尋釁滋事,借機報複。